中国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效应识别与低碳政策选择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09,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anel Data model to test the change trend of CO2 emissions per capita, and on this basis, identif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2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O2 emissions in China do not have the "U" type Kuznets effect, the actual emission path is "N" type,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r capita GDP, The per capita CO2 emission will increase all the time, and when the per capita GDP reaches 38687 yuan, the increase of CO2 emission will be faster.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 a low-carbon economy. (2) amo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2 emission, per capita GDP, fixed asset investment rate, industrial propor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CO2 emission, tertiary industry share, energy intens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CO2 emission. The impact of trade balance on CO2 emissions is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issue of trade connotation emissions can not be ignor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ree aspects: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structure and trade structure, through structural adjustment to affect the path of CO2 emissions, gradually reduce CO2 emissions, achiev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差异化需求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研究”(10YJC790064)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农民收入路径转移背景下的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发展研究”(2012QY030)
【分类号】:X19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辉;;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2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3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1985~2003)[J];当代财经;2006年07期
4 许广月;宋德勇;;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1期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袁鹏;程施;;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04期
7 张贤;周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8 姚愉芳;齐舒畅;刘琪;;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丁志国;赵宣凯;赵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1年11期
10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玮;张翔;;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3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4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孙炳;姚建;符苗苗;;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6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8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曹俊文;刘官站;;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10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靖萱;陈冲;;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经验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纪建悦;栾绍朔;姜兴坤;;基于修正STIRPAT模型的山东省碳排放分析及其预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海鹏;叶慧;张俊飚;;贸易自由化下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优化配置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5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晓娟;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冯辉;论长株潭城市群排污权交易的障碍与法律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5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汪鹏;环境资源约束与我国化工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达;王春晓;;我国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2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3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6 曾志坚;罗长青;;股票与债券市场流动性联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7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8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9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曾志坚;江洲;;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金梅;秦江波;于冬梅;;基于库兹涅茨理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年06期
2 张军;;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的经济与环境关系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年02期
3 冯兰刚;赵国杰;;环境库兹涅茨理论解释机理的再考量[J];管理现代化;2011年01期
4 来超峰;;南京市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绿色科技;2011年01期
5 刘阳;;惠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关系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8期
6 左聪颖;;论环境与经济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4期
7 李政;王坎;任津;熊茜;蔡俊雄;;湖北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2期
8 邢秀凤,曹洪军,胡世明;青岛市“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5期
9 周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适合中国国情[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刘耀彬,李仁东;武汉市“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特征及原因探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宏伟;王素莲;;基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收入分配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世伟;吕世斌;;库兹涅茨倒U假说:基于相对收入不平等的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游梦华;“三张王牌”与“库兹涅茨环境曲线”[N];广东建设报;2006年
2 王振中;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容忽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 包宗华;有关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界定的探讨[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4 贺轩;从周期规律看全球经济复苏[N];人民日报;2010年
5 民生证券;库兹涅茨周期下行开始 建筑行业估值继续下移[N];证券时报;2014年
6 本报评论员;把握“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拐点的积极意义[N];新华日报;2006年
7 ;经济周期理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不适用[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陈;中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43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4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