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斯特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重构”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Kohern's work, Elster reconstructs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key of reconstruction is to show that there is a real conflict between the general theory and the production mode of history, and try to give the most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conflict. The re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ical position Elster has chosen: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However, the individualism principle of methodology is limit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F0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家庄经济学院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实证性质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陈先达;;我的求索之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3 强乃社;;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及其意义[J];现代哲学;2011年03期
4 石弘;;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杨学功;;中国哲学的本土意识与原创冲动——2010年度哲学学术热点评述[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6 李国祥;;论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7 陈化水;;“现实的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陆云;;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9 王虎学;;“物质生产”的历史剥离与奠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10 王明亮;;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2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重释历史唯物主义[N];光明日报;2010年
2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作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孙亮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问题”的三重建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白云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重视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国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陈立新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变革的三重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黄g,
本文编号:234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4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