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劳动二重性研究综述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on the attitude of Marx's economic theory, labor value theory and labor duality in western economists, as well as important differenc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duality.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China also showed different attitudes to the theory of duality of labor. Among Marxist economists, there is also a long-unresolved dispute about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labor duality, especially the nature of abstract labor. In general, the research on duality of labor at home and abroad is not commensurate with the position of duality theory of labor. The duality of labor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y of labor value theory.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洲鸿;;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2 卫兴华;;关于抽象劳动的问题[J];读书月报;1957年01期
3 白暴力;“价值转形问题”的塞顿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4 朱绍文;战后“转形问题”的论争[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年06期
5 晏智杰;;对财富与价值二分论的解析[J];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6 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J];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7 柳谷岗;;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和劳动的两重性问题的讨论[J];经济研究;1957年02期
8 于光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J];经济研究;1959年07期
9 孙冶方;;论价值——并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以至于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J];经济研究;1959年09期
10 骆耕漠;;论商品和价值[J];经济研究;195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劲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褚一纯;现代劳动和劳动价值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张远秀;论生产性劳动的外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黄海阳;;发挥优等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刘伯兰;谈建俊;;行政权力与社会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王船山经济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牛可;;早期冷战中美国的国家建设[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3 吴友军;;实践本体论基础的设定与文化批判转向——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胡耘通;;矿产资源规划的法治维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敦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白永秀;吴振磊;;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线索和发展阶段[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鲁品越;;唯物史观·资本逻辑·金融风暴[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9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熊颖哲;政治思想的演变:欧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亚超;建国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8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胡国金;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党的形象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祥临;有新意 但没发展—─评康秀华的“活劳动价值转移说”[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12期
2 黎贵才;;简评吕昌会博士的“价值转形问题的新解法”[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3 卫兴华;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兼与晏智杰教授商榷[J];经济评论;2002年04期
4 朱奎;转形问题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解——兼评丁堡骏和白暴力的转形理论[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5 刘有源,田辉玉,郭晓玲;论机器、土地为什么创造价值暨泛价值论[J];经济评论;2004年05期
6 刘有源;“泛价值论”何错之有——答屈炳祥先生的质疑与商榷[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7 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J];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8 丁堡骏;;评塞顿的价值转化模型[J];经济学动态;2005年08期
9 荣兆梓;;转形理论的现代表达及转形问题的最终解决评萨缪尔森的“奥卡姆剃刀”[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10 孙冶方;;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J];经济研究;195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妙宽;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卫兴华;刘菲;;不能用否定劳动二重性来否定劳动价值论——评晏智杰教授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新论点”[J];经济纵横;2008年01期
3 张志良;聂亚珍;;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4 周尚全;劳动价值论的实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杨曾宪;;科学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缺憾——“价值学视域中的劳动价值论与商品”系列研究之十三[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5期
6 王泓远;;正确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质疑张昆仑教授的“关于三种价值理论的评论”[J];当代财经;2007年01期
7 李素珍;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现实意义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赵苏丹;;劳动价值论概述[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5期
9 林丽梅;;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5期
10 郭飞;劳动价值论若干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小麟;;从劳动价值论中看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4 陈光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之我见——兼评“生产要素价值论”[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5 成庆生;;21世纪“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洪灏;;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吉清;刘明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孙宇晖;;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许有伦;;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凌云;;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特征及其发展[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子标 焦斌龙;劳动同质性的假设是劳动价值论走不出困境的根[N];发展导报;2002年
2 笛清;《走出千年学术迷宫》创新解读劳动价值论[N];光明日报;2006年
3 初本德;发展地认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N];金融时报;2002年
4 高国顺;用发展着的劳动价值论指导新的实践[N];人民日报;2002年
5 张建君;加深对劳动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3年
6 雷晓明;劳动四重性学说[N];光明日报;2002年
7 潘叔明;劳动价值论历史地位(十五)[N];福建日报;2002年
8 记者 杨光;再看劳动价值论[N];中国财经报;2001年
9 梁正 王胜强;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劳动价值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劳动价值论研究热点综述[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罗惠平;劳动价值论及博弈论在企业技术人力管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姜通;马克思理论视域下的艺术品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5 乔均;基于马克思主义市场价值理论的品牌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洲鸿;“新按劳分配”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玉龙;最优课税问题研究——劳动价值论的观点[D];厦门大学;2002年
8 郑文范;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D];东北大学;2001年
9 梁玉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孙志伟;论公有制企业的性质、权利体系、目的及其实现形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晶磊;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视域下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王小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若干热点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接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胡月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D];渤海大学;2012年
6 岳冰;劳动与劳动价值论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宋锋华;正确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D];新疆大学;2004年
8 宋晓涛;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D];河南大学;2013年
9 赵锦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张莲香;价值源泉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6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6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