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范式及其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18-12-11 12:17
【摘要】:在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三大基本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属性与社会历史属性及其二者关系问题;二是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问题,三是经济发展中人的理性与制度结构及其二者关系问题。围绕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经济发展理论的三大基本范式——古典政治经济学范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以及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这些范式的形成与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历史形态。对这些经济发展理论范式及其历史演进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Abstract]:There are always three basic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material attribute and social historical attribu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econd is the value targe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hird is the r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hree basic paradig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are formed: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 paradigm,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 paradigm and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 paradigm.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se paradigms have undergone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taken different historical form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se theoretical paradig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ir historical evolution scientificall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06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邹薇;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创新[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蕴萍;;西方发展经济学研究述评——兼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J];理论学刊;2010年09期

3 杨玉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古典、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比较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马颖;论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J];世界经济;2002年04期

5 刘刚;;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硬核回归与范式重生——“技术—分工—交换—制度”框架的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6 于金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硬核与科学范式——与刘刚同志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7期

7 李增刚;董丽娃;;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J];学术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靠柱;我国西部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关系——以陕西为例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2 刘刚;刘冠军;;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价值流转模型——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构[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3 张唯实;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改革与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战略[J];甘肃农业;2005年07期

4 冯邦彦;李胜会;;结构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5 张恒;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效率的制度思考——兼论制度均衡[J];开发研究;2004年06期

6 于金富;张诗悦;;经济发展理论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及其比较[J];经济纵横;2012年09期

7 何爱平;;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3年05期

8 李香兰;刘刚;;协作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性及其约束因素[J];齐鲁学刊;2011年03期

9 王佳宁;罗重谱;;西部12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定位比较及其评估[J];改革;2012年06期

10 陈羽;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民营经济[J];生产力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樊士德;;结构主义经济学研究动态述评与中国经济结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金富;;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范式及其历史演进[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斌;经济发展与贸易区域化:一个新兴古典理论框架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02年

2 蔡玉胜;地方政府竞争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3 金南顺;城市公共服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政策工具的运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何燕;结构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3 林乐;宝山区地域经济二元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海文;粤浙外贸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董剑;缪尔达尔经济思想评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夏子敬;新加坡贸易开放、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竞元;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徐田江;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亚伟;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社会分工范畴[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郑君;AF贸易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岗,张宇;《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个方法论命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2 孟捷;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3 侯风云;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在经济分析史中的地位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程恩富;朱奎;;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脉络[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马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11期

6 邹薇;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新制度主义思路[J];经济科学;1998年01期

7 阿林·杨格,贾根良;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2期

8 程恩富;陆夏;徐惠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倡导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模式多样化[J];经济纵横;2006年12期

9 李朝林;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经济纵横;2011年03期

10 包先建;1997年以来国内关于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述评——兼论生产方式的内容结构及其相互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红娥;;消费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学术界;2006年02期

2 张华荣;;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创新与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盛洪;经济学方法论:新古典主义与制度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4 J.豪纳 ,左建龙;技术的功用:制度主义者的一场辩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11期

5 蔡声宁;爱德华兹和制度主义企业的竞争观点[J];国外社会科学;1979年06期

6 李超民;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大卫·柯南道尔!美,杨胜刚;新制度主义、旧制度主义和分配理论[J];国外财经;1997年01期

8 马健;对新制度经济学发展问题的几点评析[J];东南学术;1999年04期

9 张林;艾尔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10 李羚;制度主义与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论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许坚;;生态经济的界定[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蒋锦洪;张晓琴;;建立经济发展的人本价值评价指标[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张望月;;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志平;;环境与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述评[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6 高波;;经济发展理论范式的演变[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7 王洪春;;人口优生与经济发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9 黄桂田;;经济学两大理论范式及可通约性与排斥性[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10 罗介均;成官文;魏荣荣;梁凌;韦文渊;徐珊;;柳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少军;环保影响经济发展吗?[N];中华建筑报;2006年

2 吴江;为何会有“环保影响经济”的说法?[N];福建日报;2006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政;应用经济学理论:在服务实践中走向繁荣[N];人民日报;2008年

4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李跃华;经济发展中的幸福困局[N];解放日报;2011年

5 清 源;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N];楚雄日报(汉);2005年

6 戴书华;人是经济发展价值本源[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光明;中国经济学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林勇;金融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孙立平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求发展:超越线性思维[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孙维广;谋取经济发展的“低代价增长”[N];营口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2 罗静;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何志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D];浙江大学;2012年

7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程炼;劳动分工、不可贸易的服务产品与开放环境中的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王覃刚;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伊然;权力制度、国家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金龙;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底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鲁诚至;文化、制度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周建龙;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剑;缪尔达尔经济思想评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彭鸿;武汉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何世州;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让刚;县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晶晶;有限理性与资本主义精神[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韩立鑫;制度与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72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72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3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