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资本全球性空间生产与中国城市化道路探索

发布时间:2018-12-11 11:16
【摘要】:新马克思主义从空间生产视角揭示了资本的空间生产具有助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但是其与城市化的内在矛盾又加剧了世界城市化的不平衡发展,引致了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对以人为本城市化宗旨的背离。资本全球性空间生产也对中国城市化产生了"双刃剑"效应。通过资本全球性空间生产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及拉美地区"过度城市化"陷阱的分析,结合中国承接资本全球性空间生产的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探索应坚持城市群和城镇两种城市化主体形态空间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城市化方向。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production, neo-Marxism reveals that the spatial production of capit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 but its inherent contradiction with urbanization exacerbates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 It leads to "excessive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devi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from the tenet of people-oriente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global space production of capital also produces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on Chinese urbaniz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global space production of capital o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trap of "excessive urbanization" in Latin America,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o undertake global space production of capital. To explore the road of socialist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t urbanization based o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urban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3;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锋;;城市规划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之辨[J];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2 杨宇振;;权力,资本与空间:中国城市化1908-2008年——写在《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颁布百年[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3 杨黎源;;从先赋到后致:新中国60年社会流动机制嬗变[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4 胡大平;;马克思主义与空间理论[J];哲学动态;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敬;余权;;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长中;;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转型[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6 杜丽;吴玉娜;;高校文化景观及其传承[J];北方园艺;2012年11期

7 李敏;;改革文学与自主型人才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8 李强;李洋;;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吴宁;;列斐伏尔现代性理论的思想渊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陈艳华;;城市女性与现代性——以王安忆的城市小说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6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4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曦;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孔令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群体满意度的差异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文霞;中国艺术展示空间的权力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坤;自然生命镜像中的孤岛意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仰海峰;全球化与资本的空间布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赵燕菁;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形势与判断[J];城市规划;2002年03期

3 韦亚平,赵民;关于城市规划的理想主义与理性主义理念——对“近期建设规划”讨论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08期

4 赵燕菁;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中国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5 江怡;社会科学抑或人文科学?[J];读书;1996年12期

6 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读书;2005年02期

7 大卫·哈维;吴铭;;美国与中国经济刺激方案比较[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7期

8 胡大平;;社会批判理论之空间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J];江海学刊;2007年02期

9 戴维·哈维 ,郇建立;马克思的空间转移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地理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10 胡大平;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哈维对马克思主义的升级及其理论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继松;浙江城市化道路的实践[J];城乡建设;2003年02期

2 本刊评论员;;充分认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今日浙江;2006年17期

3 张妮;;中国应选择怎样的城市化道路[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04期

4 刘玲玲;刘承水;易红梅;;浅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王影;王红强;樊兴领;;走融合发展的城市化道路[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6 吴文革;钱志群;;农村城市化道路的若干思考[J];乡镇经济研究;1994年07期

7 周朝东;建设小城镇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J];科学中国人;2000年10期

8 仲小敏;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与对策构思[J];经济地理;2000年03期

9 赵宝江;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5期

10 仲小敏;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讨论[J];科学·经济·社会;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改智;杨洁;;略论陕北城市化道路的困境与出路[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谢学仁;;山西城市化道路对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俞德鹏;;中国城市化道路评析[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4 谭本基;;加强县城建设是广西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王鑫鳌;;建国五十年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回顾与展望[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周礼坤;麦颖文;胡小强;;“村级市”——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再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杨秀珠;;关于浙江省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研究与探索[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吴宇哲;鲍海君;;土地资源短缺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化道路[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朱铁臻;;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进 颜士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N];台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楼冰;浙江: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记者 楼冰;浙江走新型城市化道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周咏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N];浙江日报;2006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陈甬军邋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景普秋;探索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N];光明日报;2008年

6 孔繁来;突破传统模式 构建新型城市化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周天勇;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N];消费日报;2010年

8 中央党校教授 周天勇;中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孔庆波;探索适合区情的城市化道路[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周天勇;中国城市化道路急需修正[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朱攀峰;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选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聂春霞;新疆城市化道路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孙宏;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基于农村居民迁移行为与意愿分析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熊永兰;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高宇航;中国西部城市化道路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李红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钟玲;四川城市化道路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春;新时期山东省城市化道路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阳阳;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峰峰;基于二元向三元经济结构演变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9 刘惠敏;陕西省城市化道路的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邵琴娣;中国特色农民城市化道路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2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72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2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