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3 13:53
【摘要】:基于1995~2010年中国28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交通碳排放所隐藏在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背后的内在机制;采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分析了中国28个省市的交通碳排放量的分布特征和收敛性。研究表明:①中国交通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集聚倾向,各省市的平均自发交通碳排放水平相同,但各省市的自发交通碳排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发达地区交通碳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较低;②其间,中国交通碳排放虽然不存在一致σ收敛,但存在16阶段(年)σ收敛和β绝对收敛性,β绝对收敛速度约为8.3%;③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人均GDP、城市建成区面积、车均能耗对交通碳排放的弹性分别约为0.93、0.34、0.65。基于研究,提出了中国交通碳减排的政策取向。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28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transport carbon emissions hidden behind the space-time pattern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scale expansion in China by using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vergence of transport carbon emissions in 28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hina's traffic carbon emissions tend to be concentrated in space, and the average spontaneous transport carbon emissions are the same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cities,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 is higher in the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and lower in the western regions. (2) although there is no uniform 蟽 convergence in China's traffic carbon emissions, there exists 16 stage (year) 蟽 convergence and 尾 absolute convergence, and the 尾 absolute convergence rate is about 8.3%; 3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ng-term equilibrium, the elasticity of the area of the urban built-up area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vehicle per capita to the traffic carbon emission is about 0.93n0.34n0.65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 policy orient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2029)
【分类号】:X196;F512;F22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陶新;周跃云;赵先超;;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2 宋博;赵民;;论城市规模与交通拥堵的关联性及其政策意义[J];城市规划;2011年06期

3 周一星;;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4 吕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与地区收敛分析:1978~2009年[J];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5 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张陶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鑫;杨娜;;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问题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纯记;;中国省际区域收入趋同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3 付文林;;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行为激励初探[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4 潘鑫;;中国城市化与市制关系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5 王晓丹;王伟龙;;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1990~2009[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6 付斯曼;代普达;陈廷龙;;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素构建碳平衡模型及其操作措施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7 宋博;崔汀汀;宋蛰存;;“大盘”基础设施配置问题的制度解析——以“华南板块”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8 牛慧恩;;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化研究——《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编制工作体会[J];城市规划;2007年04期

9 李浩;邹德慈;;当前“城镇群规划”热潮中的几点“冷思考”[J];城市规划;2008年03期

10 孙红霞;;关于焦作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问题[J];城市问题;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颖;;城乡居民收入的收敛性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小冬;柳朴;;关于现状城镇人口统计的规范化问题[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志锋;华晨;贺俏毅;;城市移民对杭州都市区的影响及其规划对策[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史修松;;中国工业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化——基于泰尔指数的分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高志刚;王W,

本文编号:2376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76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