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环境损害救济的企业互助基金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3 17:25
【摘要】:因环境污染损害得不到有效救济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互助基金制度是环境损害救济社会化的方式之一,它改变了在无法确定污染加害人或者虽然能确定加害人但是加害人缺乏赔偿能力时,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的情况。企业互助基金制度将企业的损害赔偿责任分散于具有同类风险的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同时不会将损害赔偿过多地转嫁给社会,仍然尽量由污染企业承担,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损害严重,企业赔偿负担过重,因此,需要建立企业互助基金制度,缓解企业压力,保障受害人得到有效救济。
[Abstract]: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caused by the lack of effective remed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endangers social stability and unity. Enterprise mutual fund system is one of the ways to socialize the relief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It changes the situation that the victim can not get relief when the polluter can not be determined or the victim lacks the compensation ability. The enterprise mutual fund system distributes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among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same risk,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not pass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to the society too much, and still bear the pollution enterprise as far as possible.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have been realized.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age is seriou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mpensation burden of enterprises is too heav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mutual fund system of enterprises,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enterprises and ensure the victims to get effective relief.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项目号:10YJC820049) 杭州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C10ZF19)
【分类号】:F27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佘少峰;;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中的财务保证制度研究[J];时代法学;2006年02期

2 钭晓东;论环境保护责任社会化的契合——以温州模式为例[J];求索;2002年06期

3 马燕;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J];现代法学;2003年05期

4 吕航;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是当务之急[J];中国船检;2005年09期

5 韩立新;;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完善建议[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7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真;环境保护基金制度基本法律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丁宇飞;论环境侵权损失承担社会化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吴群;重大环境侵权的社会化救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罗世荣;黄静芳;;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性——再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7 胡小红;;论反垄断法所创设的自由竞争权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吕斌;;存款被冒取情形下的银行民事责任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陈赛;蓝楠;;我国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燕雪松;;环保理念的升级和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赵一清;张韶恒;傅和玉;;中小企业治污项目融资难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绛英;论责任保险施救费用的赔偿[J];保险研究;2003年02期

2 宋宗宇,颜可;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瑞全;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机制完善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汤春来;公司正义的制度认证与创新[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王江凌;浅论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责任限额制度[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高利红,余耀军;环境民事侵权同质赔偿原则之局限性分析[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7 周珂,杨子蛟;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8 陈泉生;论环境侵权的诉讼时效[J];环境导报;1996年02期

9 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机制初探[J];环境导报;2003年03期

10 于爽;浅谈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构建[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演苏;;建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思考[J];世界环境;2011年04期

2 李靓;;法经济学视域中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J];生产力研究;2011年08期

3 王晓丽;论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机制——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例[J];法学论坛;2005年05期

4 杨萍;;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制度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S1期

5 常纪文;无过错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限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年08期

6 周杰;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损害的司法救济[J];污染防治技术;2001年04期

7 陈凌,何燕;环境责任保险研究[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8 于爽;浅谈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构建[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何艳梅;;国外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担保模式及对我国之借鉴[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北溟;;从《侵权责任法》看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J];环境保护;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梁艳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探究——以美国超级基金法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杜效;;我国室内环境责任保险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诸江;;中国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立法设想——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责任模式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4 杨萍;;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从环境责任社会化的角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何卫东;李莹;;举证责任倒置探讨——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为例[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傅学良;;河北省环境污染损害健康纠纷的法律对策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张墨;;关于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梁景禹;;发展环境责任保险 加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绿色保险)[A];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萍;;环境损害补偿基金若干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尚晓阳;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重要作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记者 王聪;马玉祥委员建议: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势在必行[N];民主协商报;2007年

3 杜凯;兰州有望实施价格调节基金制度[N];西部时报;2007年

4 记者 苟保平;尽快全面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N];甘肃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卢晓平;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制度[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刘静 倪宁 记者 王坤;绥芬河全面推行廉政基金制度[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王欲鸣;内蒙古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N];中国环境报;2005年

8 吴一文 庹会;我省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N];贵州日报;2005年

9 记者 邓建华;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N];海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巩大洲;保障我市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N];陇东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男;面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环境责任保险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2 陶卫东;论中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庄敬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游桂云;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与定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秦力;投资基金制度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剑彪;投资基金制度对金融发展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吴景丽;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9 王少群;中国保险业整体性风险的分析与管理[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周亚红;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小燕;推进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鸿斌;从试点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熊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晓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惠辉;中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秦桂芬;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柳琳;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黎薇;生态正义视角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王美丽;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6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76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