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利他—利己一致性经济人假说的理论基础与最新拓展

发布时间:2018-12-21 07:33
【摘要】:经济人假说是经济学分析人类行为的起点。迄今为止,关于经济人假说的理论分歧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的理论分歧点。主要包括:(1)经济人的利己性究竟是"物质利己"还是"意识利己";(2)经济人的利己内涵究竟应局限于"工具价值",还是应拓展到"终极价值";(3)利己、利他、利己—利他、利他—利己经济人假说究竟能否融通,并构建其符合真在世界人类行为模式的经济人理论假说体系;(4)学术界对经济人之"经济"一词可能长期误读。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程度,决定着经济人假说的相关核心论题的长期纷纭能否达成某些确定的一致性结果。工具价值构建经济人假说具有理论局限,基于人性的利他—利己内在统一性(人性一般)与趋乐避苦统一性(目的一般),两者完整地解释了由人性统一性与统一人性的统一目的构成的人类行为一般性。这不仅为诸多经济人假说的融通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认知人类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人类行为解释的新框架。
[Abstract]: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human behavior. Up to now, there are still some deep theoretical divergences about the economic man hypothesis.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whether the self-interest of economic man is "material" or "self-conscious"; (2) whether the connotation of economic man's self-interest should be limited to "instrumental value" or should be extended to "ultimate value"; (3) whether altruistic, altruistic and altruistic economic man hypothesis can be combined, and construct the economic man theory hypothesis system which accords with the true human behavior pattern in the world; (4) the term "economy" of economic man may be misread for a long time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and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determines whether or not some definite consistent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long-term debate on the relevant core issues of the economic man hypothesis.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based on tool value has theoretical limitation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herent unity of altruism and altruism (general humanity) and the unity of seeking pleasure and avoiding bitterness (common purpose). Both of them explain the generality of human behavior which consists of the un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unified purpose of unifying human nature. This not only provides a general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sion of many economic man hypotheses,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explanation of human behavior for the scientific cognition of human behavior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s.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12BJY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田富强;;传统社会孝·家庭规模与人口数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3 胡艳艳;;家庭内部劳动分工视角下西北农村留守妇女从业困境及其务工选择——以甘肃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4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尹恒,叶海云;中国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刘喜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陈卫峰;;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合述评[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8 汪拥政;;构建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及价值分析[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9 李群锋;;1970年代以来美国华人慈善事业发展初探[J];八桂侨刊;2011年02期

10 陈应成;;当前基层干群矛盾解读及调控路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舜茂;;家庭规模的选择的经济学分析——以贵阳市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峗;;一夫一妻制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黄立君;;从《资本论》对英国工厂法的分析看马克思的法经济学思想[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徐昕;田璐;;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黄立君;;3Q之争:监管失灵与法律缺失情境下的企业行为选择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汉生;;从《资本论》批判的“三位一体”到正义分配理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沈焱;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凌雪冰;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户耕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玉兰;健身气功国际交流比赛运作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杨状;关于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蒋湘军;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岳楠;儒家仁爱观与我国公民的慈善意识养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本超;论美国的财政民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晓东;机制选择与经济人假设[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年01期

2 吴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人”假定是不相容的吗?[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年06期

3 曾军平;经济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一个初步评述[J];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贺卫,王浣尘;经济人概念在经济史中的成形及归宿[J];财经研究;2000年05期

5 盛瑾;“经济人”假设[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杨育民;“经济人”的制度化基础[J];中州学刊;2000年03期

7 方福前;“经济人”范式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得失[J];经济学家;2001年01期

8 张恒龙;论“经济人”假说在微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评论;2002年02期

9 靳文志;经济学的“忧郁”和“经济人”的眼泪[J];经济问题;2002年08期

10 宋开芝,王凤;论“经济人”的理性精神[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则荣;;试论“经济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宋圭武;;“经济人”问题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春玲;;论经济学中的人——经济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5 欧阳君山;;还“我”本来面目——从“经济人”到“注目礼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深刻反思经济人,全面升级经济学——致全世界经济学人公开信[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学军;;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性障碍及其矫正——基于政府“经济人”特征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景华;;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胡石清;乌家培;;社会理性:经济学研究的一大基石[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仉建涛;胡义刚;;现代市场秩序: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的耦合——基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分析[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 马涛;警惕“经济人”的滥用[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张伟邋汪小勤;“经济人”假设与伦理[N];光明日报;2008年

3 文/老桨;主题经济人潮澎湃涌财气[N];中国邮政报;200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双重经济秉性人”论纲[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对“经济人”的再认识[N];光明日报;2003年

6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经济人的原型及其“变脸”[N];人民日报;2006年

7 各界导报社副总编辑 赖甫跃;经济人的微笑[N];各界导报;2008年

8 ;政府与法治[N];文汇报;2003年

9 周诚;“经济人”新论[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卢周来;冲突的世界[N];经济观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代天宇;消费者行为、消费函数与财政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聂文军;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雄;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世界[D];复旦大学;1995年

4 李晓义;社会偏好与不完备市场的治理[D];南开大学;2009年

5 席恒;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7 赵渤;人为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波;“经济人”假说与人的发展[D];郑州大学;2006年

2 聂庆彬;“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意义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3 孙庆武;经济学理性的哲学反思[D];东华大学;2006年

4 陈敏雅;从“经济人”走向“伦理人”[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会;斯密“经济人”的哲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1年

6 蔡学英;对“经济人”的哲学追问[D];湘潭大学;2002年

7 张壮;简论经济人行为的伦理约束及其限度[D];辽宁大学;2006年

8 安奉钧;外部性:概念解析及经济、政治两域的政府治理[D];苏州大学;2003年

9 有祥君;公共权力占利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苗钟颖;解析“斯密问题”[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8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88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