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的评价
[Abstrac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upling 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y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subsystems, but also in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coordin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DEA model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JL058) 2011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出版项目 2010山西高等院校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项目
【分类号】:F224;F0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和平;;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企业经济;2010年01期
2 孙鹏;;集群式供应链物流平衡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03期
3 郑文智;;福建省产业动态分布与集聚过程的实证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吴迎新;;“双转移”的效应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9年01期
5 朱伟东,忻华强;论区域经济集群——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区域经济发展[J];学术月刊;2004年06期
6 泮策;;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浙江诸暨大唐袜业集群的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3期
7 侯可;;区域品牌建设初探[J];科技和产业;2007年01期
8 郭丽环;;基于产业集群效应的泉州区域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09年06期
9 黄任群;王世良;;区域中心城市产业集群评价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10 韩翔;;浅析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市场;2008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郝俊卿;;基于关天产业集群演变的关天经济区城镇化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李嘉征;;打造钢铁物流产业集群 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A];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会刊[C];2009年
5 耿建明;;基于廊坊区域经济发展的房地产业集群研究[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6 胡登峰;;产业集群转移和衍生——基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晓萍;程龙生;;区间判断AHP在江苏省区域经济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樊新生;李小建;;工业化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以河南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yN淼;茶洪旺:公共政策应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常思哲;警惕产业集群的“羊群效应”[N];沈阳日报;2005年
3 吴家曦;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的理想载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4 宁文;江宁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N];中国工商报;2009年
5 龙清军 沈晓星;产业集群催开就业“满园春”[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本报通讯员;着力培育四大“产业集群”[N];三峡日报;2006年
7 周建琨;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N];贵州日报;2006年
8 杨建新;积极培育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品牌基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记者 贾一;12个产业集群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亿[N];铁岭日报;2011年
10 谈李;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企业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兵;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剑冬;基于Agent的产业集群企业竞争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聪颖;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人才孵化双螺旋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杜静;产业集群发展的绿色创新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赵小芸;旅游小城镇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水红;产业集群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谢兵;基于地方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高畅;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弹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孙妍;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钊军;基于企业集群的物流中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安博;论我国基于城市核心竞争力下的城市经营[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肖登峰;产业集群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段满;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王伟;入世后西部地方政府职能创新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黄海燕;产业集群与政府职能及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1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0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