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演化经济学:第三种经济学体系的综合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9-02-09 16:47
【摘要】:目前,在独立自主的发展上,演化经济学受到了西方主流经济传统思维模式的很大干扰,能否保持其独立的研究纲领是当前演化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经济思想史上追根溯源,演化经济学实际上属于源远流长的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异端经济学研究传统。它是一种独立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第三种经济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所具有的共同基础和对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普遍赞同,为其演化经济学的综合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基础。演化经济学综合的目的为了避免其研究者作茧自缚,局限于狭小的主题范围,同时也是为了系统地建构演化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克服目前演化经济学理论研究难以深化和不利于对经验研究的协调等弊端。演化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国家主义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深远的渊源,演化经济学对其综合具有客观基础,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以国家崛起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国家主义经济学。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evolutionary economics has been greatly disturbed by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mode of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y. Whether or not to maintain its independent research program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From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ctually belongs to the western non-Marxist heresy economics research tradition. It is a third economic theory system independent of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Marxist economics. The common foundation of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he general approval of the methodology of critical realism economics provide a broad basis for the synthesis and innovation of its evolutionary economics. The purpose of the synthesis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s to avoid its researchers from straining themselves and to limit themselves to a narrow subject area, and also to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t is difficult to deep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ordina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re is a profound origin between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nationalistic economics,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Evolutionary economics has an objective basis for its synthesis. The aim of the synthesis is to create Chinese nationalistic economics with the aim of national rise and common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经济思想史研究”(10XNJ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6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根良;黄阳华;;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贻梅;刘志高;陆玉麒;;旅游目的地发展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2 邢怀滨,苏竣;公共科技政策分析的理论进路:评述与比较[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3 程鹏;毕新华;;组织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7期

4 刘志高;尹贻梅;;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历史考察[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5 贾捷;李志强;;基于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文化演化解释[J];经济问题;2006年08期

6 邢怀滨,苏竣;均衡与演化框架下的技术政策比较[J];科学学研究;2004年05期

7 贾根良;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与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梁正;演化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重新思考——来自现代生物学的隐喻[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9 薛澜,刘冰,陶海青;基于知识的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的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李永刚;一个哲学视野的分析尝试:后现代主义境域与经济学研究最新变革[J];人文杂志;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3 吴强军;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陈道江;中国证券市场演进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栾光旭;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演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韩国文;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金融创新[D];武汉大学;2004年

7 张燕;产业组织变迁的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吕日;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杜龙政;企业集团集群式创新的实施与传播机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傅沂;产业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博;技术创新经济学述评[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海;类型相异个体随机匹配模型在共有资源事务治理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雷小燕;从演化经济学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D];武汉大学;2004年

4 张巍;生态进化角度的质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5 曾小丰;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6 苑志勇;演化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邱毅;我国转型经济中的集贸式市场组织演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8 王兆宾;企业组织结构[D];山西大学;2006年

9 李永骥;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再创新的演化经济学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方宝;物流演化及物流企业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贾根良;黄阳华;;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革命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3 桂莉;简论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保障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419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19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