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迁与资本主义的衰落
[Abstract]: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triumphed over the feudal system and established its dominant position by relying on the large industrial production system of machinery. During the 200 years from the 1870s to the 1970s, three industrial revolutions took place in the West. While forming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and realizing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The replacement of labor by technology driven by the nature of capital has creatively destroyed the capitalist industrial system. On the one hand, capitalism has produced enormous social wealth by relying on a powerful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system.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wealth was dominated by the capitalists and exported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 marke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pecial law of capitalis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labor under the control of capital becomes more and more acute, and the labor is more and more alienated from the labor tools which contain more and more technology. As a result, more and more industrial sectors are shrinking, the financial order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because of the loss of industrial support, and the state credit has been los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pay a huge amount of debt, which has led to the irreversible decline of capitalis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戈;;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选择——以东亚经济体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2 张谷;产业内部贸易与产业转型学说[J];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27期
3 金戈;;潮涌现象与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以港台为例[J];亚太经济;2008年02期
4 高粮;周浩;顾乃华;余壮雄;;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2期
5 何立胜;;产业融合与产业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苏明;;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7 周敏倩;产业结构变迁升级的政府行为透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郭明晶;刘爱新;谢杨;;基于产业生态化的产业转型对策分析[J];理论月刊;2007年12期
9 师振华;张斌;;产业转型后的区域竞争优势再造[J];生产力研究;2009年10期
10 郭丕斌;;产业转型的有效性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200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京松;王如松;蒋菊生;任景明;;产业转型的生态系统工程[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误区与整合途径[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桂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宋宇;;发展模式转换的理论支持与基本因素分析[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韦伟;;经济增长与企业组织创新[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6 孙永平;;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于同奎;曹国华;李红刚;;信贷市场阻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如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角构架——生态安全、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10 杨永忠;;产业政策传导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蕾;穿透制造业的甲胄[N];网络世界;2002年
2 李义平;亚当·斯密对当时中国社会耐人寻味的评论[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李超民;FDI与避免产业空心[N];解放日报;2003年
4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 滕泰;财富思想的革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周年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观念[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南林;细分中国比较优势[N];发展导报;2002年
7 杜辉;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断层危机[N];中国企业报;2002年
8 程世平;新经济与财富的符号化(一)[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殷瑞钰;从“3R”原则到“五要素集成”[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徐康宁;资源、制度与经济增长[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斌;产业结构变迁与汇率制度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魏后凯;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郑健壮;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鹏;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智辉;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悖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林云;技术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8 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戴群;垄断竞争产业升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王艺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莉;产业转型中价值转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猛;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姜琳;产业转型环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樊飞;技术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万春华;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戴德颐;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刘源;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汤池;服务外包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刘婧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韩庆江;临港产业发展路径与发展趋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20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2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