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集群知识扩散及其规模成长效应:以知识扩散的势差边界为度量依据

发布时间:2021-12-02 17:10
  本文以知识位势为基础,利用知识扩散的势差边界为测量知识扩散效果和集群成长规模的依据,通过建立相关模型与求解,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扩散的效果以及集群规模的成长,认为区域产业集群要想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价值提升,避免被锁定的风险,必须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文章来源】:江苏商论. 2020,(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集群知识扩散及其规模成长效应:以知识扩散的势差边界为度量依据


知识深度、知识宽度与知识势差的关系

知识扩散,扩散系数,边界,企业


一方面,集群内部知识扩散的边界与扩散系数呈现此种关系主要是因为随着龙头企业的知识扩散力度的增强,在集群内部知识的影响力就越大,甚至会完全主导集群内部知识的发展方向。这就使得集群内部更多的企业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吸收高位势企业扩散的知识,并进一步加强与龙头企业的知识合作关系,将自身的知识嵌入到高位势企业中,以期更好地参与集群合作,实现自身的成长。但随着高位势企业进一步加强知识扩散的力度和知识整合力度,这种知识扩散行为就会演化成高位势企业直接干预低位势企业的知识发展方向,增强对低位势企业的控制,甚至会出现大量的兼并现象,使原来的集群内的知识扩散变为企业内部的知识扩散行为,这无疑会降低知识扩散的效果,同时集群规模开始出现萎缩。图3 知识扩散边界与时间的关系

知识扩散,边界,企业,势差


图2 知识扩散边界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同时,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扩散的势差边界随着扩散时间也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过程。这是因为在刚刚扩散之初,高位势企业为了获得知识扩散效应带来的合作氛围,会加大扩散力度。同时由于对于初期的低位势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也会自觉地参与进集群的知识扩散中,这就使得扩散开始时扩散边界会快速膨胀开来,许多与高位势企业在知识位势上势差很大的企业也会认为这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纷纷加入到与高位势企业的合作中。但随着时间推移,彼此间相互了解加深,一方面一些低位势的企业会感到由于与高位势的知识势差过大,集群内扩散的知识自身无法吸收和消化,从而选择向其他合作伙伴吸收知识;另一方面高位势企业也通过长时间的合作与考察,发现一些知识势差过大的企业无法满足自身扩散知识达到知识溢出效应的目的,就减少了对这些企业的知识扩散,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合作良好的企业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知识势差与耦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J]. 李永周,贺海涛,刘旸.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1)
[2]基于知识势差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流动及控制[J]. 赵莉,夏向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3]核心企业知识扩散范围及其分歧问题的重新研究[J]. 项后军,许磊,于洋.  科学学研究. 2011(10)
[4]基于知识位势的员工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J]. 曾德明,胡淼鑫,禹献云.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05)
[5]知识传播机理的物理学视角探讨——从知识势差的角度来解释知识流动[J]. 陈武.  科技和产业. 2010(01)
[6]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下基于知识链的知识扩散研究[J]. 谢荣见,孙剑平.  中国科技论坛. 2009(07)
[7]全球生产网络下知识扩散与本地产业集群升级[J]. 赵君丽,吴建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1)
[8]企业位势理论研究[J]. 蔡西阳,张文杰.  中国流通经济. 2008(08)
[9]基于知识位势的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J]. 李莉,党兴华,张首魁.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4)
[10]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的正负效应[J]. 孙慧中.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3)

博士论文
[1]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 韩明华.浙江工商大学 2011
[2]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 许登峰.天津大学 2010
[3]基于伙伴关系的产业集群演化机理研究[D]. 王淑英.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8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528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