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23 19:04
高校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安徽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导师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财经类专业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弊病,从社会需求、教学模式、科研引导和激励手段四个方面提出财经类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路径。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现状
二、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层面“需求侧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
(二)教师层面教学模式的滞后
(三)导师层面本位教育的缺乏
(四)学生层面科研创新积极性的缺乏
三、财经类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一)遵循“供给侧”培养模式,聚焦社会需求设计培养方案
(二)采用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三)科研引导和德育相结合
(四)借鉴企业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升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几点体会[J]. 付建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6)
[2]“师生对话”大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其设计[J]. 程俊. 现代教育科学. 2019(06)
[3]从主体间性原则看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 杨华,郭广生.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4)
[4]对话教学的协同效应[J]. 翟文华,周志太.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5)
[5]师生同游互动:学问与人生的双重境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特征[J]. 孙俊三,晏福宝. 大学教育科学. 2015(06)
[6]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早期办学理念分析[J]. 王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本文编号:372526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现状
二、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层面“需求侧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
(二)教师层面教学模式的滞后
(三)导师层面本位教育的缺乏
(四)学生层面科研创新积极性的缺乏
三、财经类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一)遵循“供给侧”培养模式,聚焦社会需求设计培养方案
(二)采用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三)科研引导和德育相结合
(四)借鉴企业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升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几点体会[J]. 付建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6)
[2]“师生对话”大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其设计[J]. 程俊. 现代教育科学. 2019(06)
[3]从主体间性原则看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 杨华,郭广生.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4)
[4]对话教学的协同效应[J]. 翟文华,周志太.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5)
[5]师生同游互动:学问与人生的双重境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特征[J]. 孙俊三,晏福宝. 大学教育科学. 2015(06)
[6]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早期办学理念分析[J]. 王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本文编号:3725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72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