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活动的线性模型与象限模型的再演进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研发活动的线性模型与象限模型的再演进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线性模型 巴斯德象限模型 新巴斯德象限模型 演进 二分法
【摘要】:对于研发活动,布什的线性模型与司托克斯的巴斯德象限模型,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研发活动的认识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发展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司托克斯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巴斯德象限模型,打破了线性模型前半部分对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二分法。而在当代,研发活动出现了各种新动态,线性模型与巴斯德象限模型再演进,打破了从研究到商品化之间的二分法;结合独立型研发企业或机构的出现,提出新巴斯德象限模型,指出后学院科学中的研发活动作为一种独立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将线性模型后半部分的二分法进一步消解,最后提出了新巴斯德象限的意义与启示。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关键词】: 线性模型 巴斯德象限模型 新巴斯德象限模型 演进 二分法
【分类号】:F062.4
【正文快照】: 1布什的研发活动线性模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统计国际标准的建议》,将研究与开发(RD)界定为一种重要的科技活动。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研发则是科技进步的直接源泉[1]。考察科技史,人们对于研发活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铁成;;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转型升级战略[J];决策咨询通讯;2009年02期
2 王松;;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举措[J];技术与市场;2008年06期
3 王一鸣;;研发活动的产业视角:一种新的象限模型[J];中国软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阿拉伯文化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2 武学超;;美国高等教育“参与型学术”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3 陈双;刘小娟;;发达国家高等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4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思辨”与“实证”方法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5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6 黄先蓉;刘菡;;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需求与制度、模式创新[J];中国编辑;2011年01期
7 朱建亮;;论图书馆基本精神[J];图书与情报;2010年03期
8 范继忠;;科学分析方法在近代报纸文本中的传播——以20世纪初的京津报纸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张志强;;浅论牛顿新定律的建设性与破坏性[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李林,王永宁;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模式及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才;;增长、创新、知识与服务[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子舟;;论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玉林;李勇;;万尼瓦尔·布什与美国科技文化的建构[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周燕;黄理稳;;论科学与技术之公共政策的异同[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李健;;《天使与魔鬼》: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刘晓青;;有限论视域下宇宙图景的转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苏湛;;企业、政府和高校—中国R&D版图中的三足鼎立[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改珍;;沟通科学与人文的研究进路及潜在行动者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田闯;;弗劳恩霍夫模式及其对我国科技体制创新的启示[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相军;科学发展观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健;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丽妹;山寨文化与技术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吴晓东;神话思维范式与科学思维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周文娟;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科交叉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汝熹,张国安,谢曙光;上海R&D产业发展前景[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2 曾永飞;;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2期
3 黄鲁成;陈曦;;研发产业主体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9期
4 刘建兵,柳卸林;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外部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5年03期
5 李新男;;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国科技产业;2009年02期
6 徐冠华;;中国企业目前难当创新主体[J];企业家天地;2007年03期
7 杜德斌;周天瑜;王勇;盛垒;;世界R&D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8 杜德斌;孙一飞;盛垒;;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空间集聚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3期
9 韩中和;变革企业的研发组织——日本企业研发组织变革的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6期
10 吕波,曹庆萍;美国与德国科技研发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赵刚;[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红光;R&D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田先钰;R&D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慈阳,郑丕谔;社会资本及资本空间完备性[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闫立梅;;收入-消费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期
3 李涛;王敏锋;李敏;;整体论取代还原论——创新经济学的范式变革[J];生产力研究;2007年21期
4 李磊;王博;;城市公共资源对无锡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9期
5 张明;数理经济学发展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7年10期
6 郑士贵;地区创新潜力的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9期
7 王淑英;钮晓萌;;信号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2期
8 聂国卿;邓柏盛;尹向飞;;工业废弃物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以湖南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9 任胜钢;关涛;;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研究框架探讨[J];软科学;2006年04期
10 邬滋;;集聚经济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基于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的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874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7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