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
发布时间:2017-09-18 10:55
本文关键词: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平等 自我所有 共同资产 虚拟保险 活劳动
【摘要】:本文的研究主题是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这个问题。为了分析这一问题,首先就需要考察财产权的正当性依据这一问题。因此,本文从分析洛克的劳动财产理论以及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出发,首先分析并总结了财产权理论的实质,揭示了这种理论的弊端,并且指出了反驳这种理论的三条路径。 要反驳诺齐克的财产权理论,第一条路径是在不诉诸经济平等的情况下,从其理论内部进行反驳。本文指出,即使是诺齐克所承诺的人与人之间的形式平等,若仅凭其理论,这在现实社会中也是难以实现的。当然,本文考察的重点是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这个问题,所以,后续这两条反驳路径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第二条反驳路径是罗尔斯、德沃金等人提供的,他们反驳诺齐克财产权理论的前提——自我所有论;第三条反驳路径是由马克思提供的,他在自我所有论的前提下论证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在分析这些理论的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这些理论各自的弊端,并在最后尝试着对这些理论进行一种综合,得出了一种综合的正义理论——差别原则’。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在解读和分析这些理论以及对这些理论进行综合时,都贯穿着一个思路——即从法学的角度,高度重视正义理论的实践操作性,亦即,将任何这些抽象的正义理论都解读到能够用来调整单个人的行为、明确个人的权利义务为止。 本文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关于正义的环境及形式特征的论述,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这一章在全文中是统摄性的,并且起到一种“分析工具”的作用。本文在后续分析中的很多观点,都是从这一章所论述的内容中直接推理得出的。在这一章中,本文还对有关经济平等的问题作了初步地分析,并且对正义环境与正义形式特征的关系作了初步地探讨,这些都为后续的分析作了铺垫。 第二章,也即本文的第二部分。本章着重考察了洛克的劳动财产理论和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指明其理论实质和弊端所在,并为后续的批判作准备。在这一章中,本文还提出了批判财产权理论的三条路径。总的来说,这一章的作用就是为全文树立一个批判的“靶子”。 第三章,是按照第一条批判路径,对诺齐克的财产权理论进行第一步的批判。这一批判尚与经济平等无关,它意在指明,即使不诉诸经济平等,诺齐克所说的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在现实中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现实社会不像诺齐克所设想的那样“理想”。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缔约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市场也会失灵,而且,人们还会出于偏见对他人进行歧视,所以,即使是诺齐克所承诺的“形式平等”,在没有国家积极干预的情况下,这在自由放任的市场中也是无法实现的。这种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与经济平等尚无关联,其在法律上就主要表现为民法的现代化、经济法的产生以及反歧视法的出现这三个方面。第四章,主要考察了生存权保障的正当性依据这个问题。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没有对生存权保障作出承诺,它反对一切的国家再分配,即使是出于保障生存权的目的。在这一章中,本文指出康德的“人是目的”为生存权保障提供了正当性依据。但是,“人是目的”并没有为进一步的经济平等提供论证,而这正是接下来几章所要分析的。 第五章,考察分析了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罗尔斯是在本文所说的第二条批判路径上批判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的,他直接反驳诺齐克持有正义论的前提——自我所有论。差别原则的核心是将个人天赋看作一种共同资产,从而部分地否定了自我所有论。但是,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造成经济不平等的个人方面的原因,而这一弊端,正是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论来克服的。 第六章,就考察了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论。德沃金通过对技能进行“虚拟保险”的方式,排除了人的天赋能力对财产分配的影响。但是,德沃金的理论同时将过多的因素,其中包括努力等个人因素、选择的运气等都纳入了个人责任的范围,而事实上,个人对这些因素也是无法负全部责任的。因此,资源平等论在克服差别原则弊端的同时,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导致其理论本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第七章,考察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马克思是在本文所说的第三条批判路径上批判诺齐克的财产权理论的。马克思接受了自我所有的前提,并在这一前提下来论证经济平等。与罗尔斯、德沃金等将能力差异看作造成经济不平等的原因不同的是,马克思将私有制看作造成经济不平等的主要原因。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其实质是区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仅仅允许人们通过活劳动来谋利,而不允许人们通过物化劳动来谋利。当然,马克思本人并不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有关正义的论述是散见于其著作中的。并且,本文指出,马克思实际上持有两套不同的正义理论,一套是历史的正义理论,另一套是抽象的正义理论。而这套抽象的正义理论,恰恰是隐藏在马克思的著作背后的。所以,本章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这套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作出新的解读。 上述第三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第三部分,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的任务就是批判诺齐克的财产权理论。其中,第三章的批判与经济平等无关,后续几章的批判都是围绕经济平等这一问题而展开的。 第八章,是对前述这些理论进行一种综合。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指出了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三大弊端——第一,未区分遗产赠与所得和劳动所得;第二,未区分活劳动所得和物化劳动所得;第三,未区分基于能力的所得和基于努力的所得。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本文得出了差别原则的四个面向,即对人们的财产来源进行细分,具体分为遗产赠与所得、资本利得及利用他人劳动所得、基于能力的所得以及基于努力的所得这四个方面,并对这四种财产实行不同的税率。本文在进行理论综合时,对所有前述的这些理论取长补短,并在罗尔斯正义论的框架内,对差别原则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的正义理论——差别原则’。这一综合的正义理论更具现实操作性,它可以直接用于调整个人行为;并且,这种正义理论较差别原则来说对社会效率的损害更小,这从另一角度来说,即是指这种理论较差别原则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等。 第九章,本文则从抽象的理论模型过度到有关社会现实的讨论当中。本章立足于社会现实,考察了经济平等权的正当性依据及其法律保障的问题。本文对密尔及诺齐克的“无害”概念作了进一步地拓展,指出经济平等权作为一种积极权利,其与财产权等消极权利的正当性依据实际上是一样的,仍然立足于“行为的无害性”。当然,此时“行为的无害性”这一概念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此外,本章还考察了有关经济平等权的法律保障的问题,重点考察了其与宪法、税法、社会保障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和公司企业法等的关系。最后,本文还从现实出发,分析了经济平等的具体实现问题,指出了实现经济平等的四种路径。 第八章和第九章,是本文的第四部分,也即本文的结论部分。本文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些理论作了一种综合的创新,并在罗尔斯正义论的框架内提出了一套新的正义理论——差别原则’。
【关键词】:经济平等 自我所有 共同资产 虚拟保险 活劳动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14.4
【目录】:
- 内容摘要4-7
- ABSTRACT7-13
- 导论13-21
- 一、问题的提出13-15
- 二、两个重要概念及研究范围之限定15-17
-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17-21
- 第一章 正义的环境及形式特征21-40
- 1.1 正义的环境21-30
- 1.2 正义的形式特征30-33
- 1.3 对正义环境及形式特征的初步分析33-40
- 第二章 财产权的正当性依据40-68
- 2.1 财产权的必要性40-43
- 2.2 洛克的劳动财产理论43-52
- 2.3 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52-63
- 2.4 财产权理论的弊端63-68
- 第三章 财产权理论的弊端之一及其法律纠正68-100
- 3.1 对财产权理论弊端之一的批判69-87
- 3.2 对财产权理论弊端之一的法律纠正87-100
- 第四章 康德的“人是目的”与生存权保障100-112
- 4.1 康德的“人是目的”100-106
- 4.2 “人是目的”与生存权保障106-112
- 第五章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112-172
- 5.1 差别原则的内容113-133
- 5.2 差别原则的证成133-150
- 5.3 诺齐克及桑德尔对差别原则的批评150-172
- 第六章 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论与个人责任172-203
- 6.1 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论173-192
- 6.2 运气均等主义与个人责任192-203
-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203-244
- 7.1 抽象的正义、剥削以及按劳分配203-225
- 7.2 柯亨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解读225-236
- 7.3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再解读236-244
- 第八章 一种综合的正义理论——差别原则244-255
- 8.1 对差别原则的修正——差别原则的四个面向244-250
- 8.2 一个荒岛上的正义社会250-255
- 第九章 经济平等权及其法律保障255-271
- 9.1 经济平等权的正当性依据:另一种无害255-259
- 9.2 经济平等权的法律保障259-266
- 9.3 经济平等的实现路径266-271
- 参考文献271-275
- 后记275-27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长云;教育公平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5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7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