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
本文关键词: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
【摘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多年之后,增速将规律性地向成熟经济体的水平逐步收敛,但较长时间内仍有重大发展机遇,关键是充分释放制度供给潜力进一步激发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稳步而持续地提升。本文以梳理和考察西方传统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的学术进展和政策主张的得失为基础,力求把已有的理论经济学认识与原被理解为分支的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的贡献融汇和打通,并面对中国的国情与实践,提出可以洞悉规律和适合中国现代化客观需要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认识框架,强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有效化解"滞胀"、"中等收入陷阱"等潜在风险,实现中国弥合"二元经济"、趋向现代化的新一轮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与质量提升。作为中国之必然选择的"三步走"赶超战略,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政策设计予以决策支撑。在"新供给经济学"框架下,作者于现阶段的基本政策主张,是"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进、双到位",在文中作了具体阐述。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关键词】: 供给管理 新供给经济学 改革
【分类号】:F124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经济率先回升的成绩,引起全世界注目,而关于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以及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的现实要求,也成为思想界的热点。上世纪至今波澜壮阔的中国发展实践,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和一系列亟应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传统“三位一体”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市场化取向改革突破口的选择[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乔万敏,姜茂徐;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屈小娥;从历史的比较中看我国分配制度的变革[J];商业研究;2000年08期
4 曹鉴燎;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了天河区公有制企业[J];南方经济;2000年06期
5 赵友宝,徐国宁;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是总需求不足的关键[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陈金元,高峰;关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吴汉明,曲雯燕;城镇消费需求态势及政策选择[J];东岳论丛;2001年04期
8 段溢波,舒国燕;试论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卢志渊;西方市场体制中组织替代的演变及其启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俞燕山;关于进一步破除垄断问题的研究[J];改革;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加革;张磊;王鑫;;推行科技项目招标 促进科技体制改革[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2 杨波;;全球化与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基于上海的案例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丙涛;;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的需求——论公共财政体系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查振祥;;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的新突破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友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消除经济结构长期失衡更需供给管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晓午;“双防”替代“单防” 供给管理浮出水面[N];中国经营报;2011年
3 记者 柳立;2010年:应当从强调需求管理向同时强调供给管理转变[N];金融时报;2010年
4 贾康;宏观调控应注重理性“供给管理”[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李义平;换个角度看启动内需[N];经济日报;2002年
6 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席 胡兆培;加强供给管理才能扩大内需[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主持人 程瑞华 嘉宾 北大经济学院院长 刘伟 北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 蔡志洲;怎样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N];金融时报;2006年
8 欧阳煌;创新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发展[N];湖南日报;2005年
9 邹平座;采取五大措施力克短期化顽症[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邹民生 乐嘉春;中国经济正在为短期化付出沉重代价[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莲;生产力标准思想在新苏南模式中的实践和探索[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张志平;论我国电力产业的政府管制及其改革[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陈玉玉;从俄罗斯经济转型看改革与稳定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朱生刚;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影响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龚于;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6 郁s,
本文编号:88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8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