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效率评价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效率评价及应用研究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两项指标已纳入到政绩的考核中,但均没有将经济、资源和环境统筹考虑。科学定量的评价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和效率迫在眉睫。 生态效率是环境-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描述,为科学定量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水平提供了思路。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中一般以GDP与生态足迹的比值来表示生态效率,但指标中未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损失,生态足迹的核算中没有考虑淡水资源的消费,导致生态效率偏高。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及方法,对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分析了影响生态效率的各项因素,根据生态足迹理论,补充了区域淡水资源的生态足迹,根据绿色GDP理论得到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方法,依据碳排放的相关理论和政策,核算了区域碳排放超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完善了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应用改进后的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河北省和北京市的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效率评价,并与原模型的评价结果做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后根据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以区域层次范围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和操作性,可进行区域间生态效率的评价和比较,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区域 生态经济 生态效率 环境污染 碳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820;X1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4-16
- 1.2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概述16-17
- 1.2.1 生态系统16
- 1.2.2 经济系统16
- 1.2.3 生态经济系统16-17
- 1.2.4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7
- 1.3 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17-19
- 1.3.1 基于系统理论和方法而建立的指标体系18
- 1.3.2 基于环境货币分析的指标体系18-19
- 1.3.3 生物物理量衡量指标19
- 1.4 研究的内容、结构和创新点19-21
- 1.4.1 研究内容19-20
- 1.4.2 研究结构20-21
- 1.4.3 本文的创新之处21
- 1.5 本章小结21-22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综述22-28
- 2.1 生态效率理论概述及研究现状22-24
- 2.1.1 生态效率概念及内涵22-23
- 2.1.2 生态效率研究现状概述23-24
- 2.2 生态足迹理论概述及研究现状24-25
- 2.2.1 生态足迹理论概念及内涵24
- 2.2.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效率评价综述24-25
- 2.3 绿色GDP思想概述及研究现状25-27
- 2.3.1 绿色GDP概念的提出与发展25-26
- 2.3.2 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26
- 2.3.3 绿色GDP在我国的研究现状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效率评价28-36
- 3.1 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28-29
- 3.1.1 模型构建的思路及要素分析28-29
- 3.1.2 构建生态效率模型29
- 3.2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29-31
- 3.2.1 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29-30
- 3.2.2 淡水资源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30-31
- 3.3 碳排放超标量的经济价值核算31-32
- 3.3.1 区域碳排放核算模型31-32
- 3.3.2 区域碳排放标准量核算32
- 3.3.3 惩罚性碳单价选取原则32
- 3.4 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价值核算32-34
- 3.4.1 实物量核算原则32-33
- 3.4.2 价值量核算原则33-34
- 3.5 本章小结34-36
- 第四章 生态效率评价应用研究——以2006年河北省和北京市为例36-50
- 4.1 河北省和北京市概况36-39
- 4.1.1 自然地理概况36
- 4.1.2 社会经济概况36-37
- 4.1.3 资源概况37-38
- 4.1.4 环境概况38-39
- 4.2 区域生态足迹核算39-41
- 4.2.1 区域生态足迹账户39
- 4.2.2 区域生态供需分析39-41
- 4.3 区域碳排放超标量核算41-43
- 4.3.1 区域碳排放及超标量经济价值核算41-42
- 4.3.2 2006年区域碳排放情况分析42-43
- 4.4 区域环境污染损失核算43-49
- 4.4.1 水污染治理成本核算43-45
- 4.4.2 大气污染治理成本核算45-46
- 4.4.3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成本核算46-47
- 4.4.4 环境退化成本核算47-48
- 4.4.5 小计48-49
- 4.5 2006年河北省和北京市生态效率核算结果49
- 4.6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50-56
- 5.1 与传统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50-51
- 5.1.1 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50
- 5.1.2 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50-51
- 5.2 区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比较分析51-52
- 5.2.1 区域生态效率结果的差异比较51-52
- 5.2.2 区域生态效率变化的差异分析52
- 5.3 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政策建议52-54
- 5.3.1 公开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结果,逐步将该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52-53
- 5.3.2 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加强生态经济建设53
- 5.3.3 采取多种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3-54
- 5.4 本章小结54-5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结论56-57
- 6.2 不足与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64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4-66
- 作者及导师简介66-67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建国;张宏武;;生态足迹的修正模型研究前沿与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2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3 王德发,阮大成,王海霞;工业部门绿色GDP核算研究——2000年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4 温宗国,张坤民,杜斌;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修正——方法学与案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丽霞,任志远;初探绿色GDP核算方法及实证分析——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6 张宏华,李蜀庆,黄海凤,潘丽铭;基于真实储蓄理论的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6期
7 石建平;关于绿色GDP的简化计算与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杜斌,张坤民,温宗国,宋国君;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衡量城市可持续性的应用研究[J];环境保护;2004年08期
9 李丽平,田春秀,国冬梅;生态效率——OECD全新环境管理经验[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01期
10 仝川;环境指标研究进展与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自华;海南省绿色GDP理论与核算方法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2 刘目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7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8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