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本文关键词: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摘要】: 自哈罗德和多马建立第一个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以来,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的主要课题之一。根据正统经济理论的标准说法,经济理论模型说明的是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模型中的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类:“内生变量”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而“外生变量”的数值对该模型来说是预先给定的。按照对经济增长最终决定方式的外生性和内生性,以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界,传统上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为旧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即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可是实际上,将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内生化以构造新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并不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独到之处。回顾由哈罗德和多马建立的第一个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这个模型中,“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开始就就分得清清楚楚。在哈罗德—多马模式中,有四个外生给定的参数:储蓄率、资本—产出比、劳动力的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进程的出发点,自出现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那四个外生给定的参数内生化的历史。 本文将按照资本—产出比、储蓄率、技术进步率以及劳动力的增长率依次内生化的顺序,对经济增长理论作一个综述,主要内容是依次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最优增长模型、新经济增长模型作出理论阐述和评价,最后根据这些理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 模型化 内生化 外生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5
- 1.1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现实背景10-11
- 1.2 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化11
- 1.3 文献综述11-13
- 1.4 本文内容13-15
- 第二章 哈罗德—多马模型15-19
- 2.1 哈罗德—多马模式的基本假定15
- 2.2 哈罗德—多马模式的基本方程式15-16
- 2.3 长期均衡增长的条件16-17
- 2.4 哈罗德模型存在的问题17-18
- 2.5 哈罗德—多马模式的评价18-19
- 第三章 新古典增长模型19-33
- 3.1 索洛模型19-25
- 3.1.1 索洛模型基本假定19-21
- 3.1.2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动态方程式21
- 3.1.3 平衡增长路径21-22
- 3.1.4 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进一步分析22-24
- 3.1.5 索洛模型的评价24-25
- 3.2 最优增长理论25-31
- 3.2.1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的基本假定26-27
- 3.2.2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的理论阐述27-29
- 3.2.3 对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的评价29
- 3.2.4 戴蒙德模型—世代交替模型29-31
- 3.3 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评价31-33
- 第四章 新经济增长理论33-46
- 4.1 阿罗—罗默模型33-37
- 4.1.1 罗默模型的基本假定34
- 4.1.2 罗默模型的理论阐述34-37
- 4.1.3 对罗默模型的评价37
- 4.2 卢卡斯模型37-40
- 4.2.1 卢卡斯模型的理论阐述38-40
- 4.2.2 对卢卡斯模型的评价40
- 4.3 罗默知识内生生产模型40-43
- 4.3.1 罗默知识内生生产模型的理论阐述40-42
- 4.3.2 对罗默知识内生生产模型的评价42-43
- 4.4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指导意义43
- 4.5 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43-46
- 第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46-49
- 5.1 对现实经济的指导意义46-47
- 5.2 “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理论47-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5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渝林;公共资本与西部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2 高长春,马唯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的一般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3 计志英;制度变迁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路径与主要思想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胡晓鹏;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5 黄赜琳;;技术冲击和劳动供给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基于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6 曹艳春;;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7 胡士华;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周丽,李金林;城市资本存量模型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9 严明义,康金勇;经济增长方式的多指标判别方法[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2期
10 翁桂兰,王铮,李山,王莹;地方旅游业战略规划模式研究——以贵州省镇远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向前;网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3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5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林致远;财政制度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1年
7 尹子民;工业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王宏伟;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张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旅游饭店人力资本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裴辉儒;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选择[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薛辉蓉;内生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曾振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张燕;美国新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王爱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李学良;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8 单文;企业年龄与成长战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9 孙高向;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周海;“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技术与制度[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8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8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