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20:20

  本文关键词: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 产权 合约理论 矿业权


【摘要】:自L.C.格雷和H.霍特林的工作以来,可耗竭资源经济学逐渐成长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路径研究一直是这个学科的内核,而可耗竭资源使用制度研究是搞清最优消耗路径约束条件所不可或缺的。从H.霍特林开始的最有消耗模型一直受“存量约束”羁绊,不能刻画可耗竭资源的根本特征,本文试图通过沿着新的思路来刻画可耗竭资源,得到新的最优利用路径。国内对可耗竭资源使用制度研究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本文试图从合约的角度给出一个分析可耗竭资源使用制度的规范分析框架。 本文严格遵守经济学的基本规范,从产权角度界定了资源、可耗竭资源、环境资源。本文阐述了可耗竭资源的基本属性有:不考虑技术进步情况下,开采成本(包括勘探成本,下同)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地域的刚性依赖;和地表的天然耦合性以及高风险性。 本文系统统总结了自1931年H.霍特林发表那篇奠定基调的最优消耗模型文章以来经济学家对模型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存量约束的内在矛盾,放弃了存量约束,构建了新的模型。在新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诸如:矿产资源租、矿产资源稀缺性等问题,并根据矿产开采的特殊性讨论了环境成本问题。 论文回顾了自经济学诞生以来,自然资源尤其是可耗竭资源在经济学分析框架内扮演的角色,,总结了可持续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框架和取得的进展,重点讨论了绿色GDP核算问题,指出目前不考虑矿产品市场结构的对可耗竭资源的核算有高估使用者成本的问题。 论文考察了石油行业,指出石油市场结构的复杂性,简单总结了石油经济学的现状,定性的讨论了技术进步、可替代能源的应用等,结合局限条件的转变,对石油市场进行了定性的推测。 论文根据合约理论把矿产资源使用制度看作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约安排,重点考察了合约的达成和合约结构,指出政府通过固定部分和分成部分取得租金。论文界定了矿业权的法律属性、客体,指出了地表权和矿业权的冲突解决途径。通过分析中国现行的税费结构,指出应该简化税制。 最后对研究工作的贡献和不足进行了简单评论,对可耗竭资源经济学进行了展望,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评说。
【关键词】: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 产权 合约理论 矿业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6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前言12-27
  • 1.1 论文研究的角度12-16
  • 1.1.1 伦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关系12-14
  • 1.1.2 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关系的讨论14-16
  • 1.2 资源的本质探讨16-19
  • 1.2.1 什么是资源16-17
  • 1.2.2 经济物品(资源)的产权本质17-18
  • 1.2.3 什么是矿产资源18
  • 1.2.4 什么是环境资源18-19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19-21
  • 1.3.1 最优消耗路径是可耗竭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根本问题20-21
  • 1.3.2 可耗竭资源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对象21
  • 1.3.3 矿产资源使用制度分析是研究中国矿产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21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21-25
  • 1.4.1 模型的研究21-22
  • 1.4.2 可耗竭自然资源对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制约问题22-23
  • 1.4.3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可耗竭自然资源经济学23-24
  • 1.4.4 基于中国国情的可耗竭资源经济学系列问题24-25
  •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25-26
  • 1.6 论文的创新点26-27
  • 2 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模型理论研究27-47
  • 2.1 前人工作的述评27-29
  • 2.1.1 模型的由来27
  • 2.1.2 模型的发展27-28
  • 2.1.3 对Hotelling法则的实证工作分析28-29
  • 2.2 新模型的构建和求解29-37
  • 2.2.1 前人模型的存在的问题29-30
  • 2.2.2 新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30-31
  • 2.2.3 模型给出31-32
  • 2.2.4 特殊情况下模型的兼容性讨论32-33
  • 2.2.5 模型求解33-36
  • 2.2.6 模型的简单说明36
  • 2.2.7 租的简单讨论36-37
  • 2.2.8 稀缺性的简单讨论37
  • 2.3 环境成本问题讨论37-47
  • 2.3.1 环境成本问题的起因38-39
  • 2.3.2 环境经济学为评估环境成本提供的方法简介39-40
  • 2.3.3 环境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40-42
  • 2.3.4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环境成本42-43
  • 2.3.5 矿业环境问题的特殊性43-44
  • 2.3.6 环境经济学在矿山环境问题的适用性分析44-45
  • 2.3.7 环境经济学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和展望45-46
  • 2.3.8 看待矿业环境问题应结合国情46-47
  • 3 可耗竭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47-63
  • 3.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由来47-49
  • 3.1.1 古典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47-48
  • 3.1.2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48-49
  • 3.2 规范经济增长理论对可耗竭资源处理的研究述评49-50
  • 3.3 基于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逐渐融合的可持续经济学50-55
  • 3.3.1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51-52
  • 3.3.2 关于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的讨论52-53
  • 3.3.3 关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中折现率问题的争论53-55
  • 3.4 可耗竭资源与绿色GDP核算55-63
  • 3.4.1 绿色GDP核算的起因和发展55-58
  • 3.4.2 现行绿色GDP核算的基本原理、框架和意义58-59
  • 3.4.3 进行绿色GDP核算的经济学起因探讨59-60
  • 3.4.4 对现行绿色GDP核算中可耗竭资源核算方法的批评60-61
  • 3.4.5 对绿色GDP核算问题的一个基本看法61-62
  • 3.4.6 对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工作的一个简单评论62-63
  • 4 市场结构的复杂及理论模型的实证:来自石油的定性分析63-74
  • 4.1 石油经济的基本性质和石油经济学的进展63-66
  • 4.1.1 石油经济的基本性质63-65
  • 4.1.2 石油经济中基本术语解析65
  • 4.1.3 石油经济学进展65-66
  • 4.2 来自石油行业的一些定性实证66-69
  • 4.2.1 技术进步作用明显67-68
  • 4.2.2 探明储量、储采比等指标对存量模型的否定及与市场的关系68-69
  • 4.3 替代能源的情况简介69-70
  • 4.4 对石油市场的定性推测70-74
  • 4.4.1 石油市场演变历史的简单回顾即展望70-72
  • 4.4.2 期货、期权市场的发育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分析72-73
  • 4.4.3 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分析73
  • 4.4.4 可替代能源的约束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分析73-74
  • 5 中国矿产资源产业制度安排问题研究74-100
  • 5.1 制度安排在可耗竭资源利用中扮演的角色74
  • 5.2 矿产资源使用制度特殊性分析74-75
  • 5.3 我国矿产资源使用制度演变75
  • 5.4 中国矿产资源使用制度及矿业结构现状分析75-80
  • 5.4.1 中国矿产资源使用制度分析75-78
  • 5.4.2 中国矿业结构现状分析78-79
  • 5.4.3 矿业权资产评估79
  • 5.4.4 基本结论79-80
  • 5.5 中国现行矿业制度不合理因素造成的两个案例80-90
  • 5.5.1 矿难频发80-85
  • 5.5.2 陕北民营油田事件85-90
  • 5.6 关于矿业立法几个问题的讨论90-93
  • 5.6.1 矿业权的法律属性定位90-91
  • 5.6.2 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关系91
  • 5.6.3 地表权和矿业权的关系91-93
  • 5.7 矿业税费的实质以及在我国矿业运行中的反映93-94
  • 5.8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国家安全以及解决之道94-100
  • 5.8.1 我国矿产资源自然禀赋94-95
  • 5.8.2 国内矿产品供给不足95-96
  • 5.8.3 基于矿产品的国家安全及刻画96-97
  • 5.8.4 降低矿产品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基本途径97
  • 5.8.5 我国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方式分析97-98
  • 5.8.6 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建议98-100
  • 6 简单的评论和展望100-104
  • 6.1 论文的贡献、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100
  • 6.2 对可耗竭资源经济学的简单展望100-101
  • 6.3 人类发展可持续吗?101-104
  • 致谢104-105
  • 参考文献105-109
  • 附录10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志学;张倩;;矿产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法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2 王小马;;矿业公司国际化特殊因素分析[J];中国矿业;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晏波;矿业权交易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宝力格;我国煤炭资源最适耗竭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娟;山东省煤炭资源开采现状分析与开采速度模型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雪梅;煤炭资源流动规律及其替代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4 陈珊;可耗竭资源有限期限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9年

5 柴洪静;资源整合背景下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最适耗竭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晓鑫;矿产资源安全监理制度设计与监理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吕远征;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优开采规模研究1[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倩;能源类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与披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7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07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f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