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中国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8 04:22

  本文关键词:中国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统计 劳动生产率 区域 自相关


【摘要】:明确我国区域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但传统的三大地带划分对于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发展状况的区域划分来说并不恰当,难以体现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致性与地域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本文采用的空间统计分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地区劳动生产率空间聚类趋势明显。最后,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和南部高劳动生产率区域、北部较高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中西部低劳动生产率区域共三个区域。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心
【分类号】:F222.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区域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再加上历史基础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等方面原因造成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形成了劳动生产率水平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金续;中国区域工业生产率的评价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0年04期

2 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明,丁康;离散频谱分析的一种新校正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实证分析(1981-2000年)[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3 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趋同性及其路径分析——基于扩展的积累增长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4 陈迪平;我国经济运行周期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5 田成诗;;地区劳动力投入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曾玉荣,张良强,黄怡;福建省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2年01期

7 曾玉荣,张良强,黄怡;福建省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2年03期

8 陈斐,高志刚,苟中林;新疆各县市空间经济关联分析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3年03期

9 杨勇;;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投资[J];甘肃农业;2006年01期

10 蔡金续;1995~2000年──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岩;房地产投资分析及其混沌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王群;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贾庆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6 管卫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荣添;冲突与协调[D];华侨大学;2006年

8 丁仁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琼;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若干理论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王德劲;我国人力资本测算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立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经济形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2 周超纲;苏北星火产业带发展基本规律和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柯常松;安徽与邻省农业增长的比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4 曾伟军;论我国贷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杨颖;江苏经济增长源泉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6 刘玉成;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评价与对策[D];中南大学;2002年

7 杨国涛;影响宁夏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8 朱涛;昌吉市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9 薛贺香;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D];郑州大学;2003年

10 吕韬;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武义青;30个省市区工业及37个行业生产率的测定及比较分析[J];价值工程;1997年06期

3 梁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锋;;民生优先将“变GDP经济学为国民经济学”[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帆;;上海GDP增长率的因素分解及其政策含义[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二○○三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简析[A];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信息专刊汇编第二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槐克刚 毛涛 记者 张璐;十五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百亿[N];天津日报;2005年

2 林松娟;企业劳动生产率:改制者高于未改制4.4倍[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3 刘跃青 记者  余红举;全市劳动生产率国企最高[N];南昌日报;2006年

4 记者 王忠德;49户重点企业“家产”过亿[N];兰州日报;2005年

5 林松娟 记者 谭迎春;改制企业劳动生产率喜人[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记者 单羽青;无形投资导致会计统计和经济指标出现差距[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刘晓午;低通胀高增长仍将延续两三年[N];中国经营报;2007年

8 记者 新华;今年GDP增长将达10.9%[N];现代物流报;2007年

9 记者 史力 吴晓征;我省企业集团实力增强[N];安徽日报;2004年

10 通讯员 端木晶 记者 陆梅阳;“五个一批”企业效益快速增长[N];浙江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55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1155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