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序列DEA方法: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
本文关键词:基于序列DEA方法: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使用序列DEA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978至2008年30年间各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结果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轻微下降的态势,只是在1986至1996年间出现过较为明显的上升,技术效率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基本同步。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仍然较为粗放,对投资的依赖逐渐加重,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TFP变化基本一致,而西部地区呈现出一定的追赶态势。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DEA-Malmquist方法
【分类号】:F222.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1978年以来,中国走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呈现出粗放式增长的特征,如高投资、高消耗、环境代价高、劳动密集以及严重依赖出口拉动等(王小鲁等,2009),那么中国的高速增长究竟来源于投入的增加,还是效率的提高,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杰;李静;;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于非参数的 Malmquist 指数方法[J];产业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2 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3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年03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6 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7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段文斌;尹向飞;;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9 章祥荪;贵斌威;;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10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夏绍模;中国钢铁产业的效率与生产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夏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晶莹;我国人力资本不均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苏杭;一类幂指数求和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徐淑红;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吴海民;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研究:1980-2006[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马兴杰;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王大鹏;中国电子产业创新能力及经济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刘爱芹;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扬洋;基于绿色增长核算的政府经济绩效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夏进文;第二产业资本投入效率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陈朋真;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韩高峰;新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5 赵晏;基于DEA方法的农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薛继亮;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丁丽;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D];郑州大学;2009年
8 王辉;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9 王雅芳;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原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10 王晓霏;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2 孙新雷;钟培武;;改革开放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与资本投入[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3 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4 胡乃武,闫衍;中国经济增长区际差异的制度解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01期
5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年03期
6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7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8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9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10 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东华;王青;;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1998~2007年省域面板数据的DEA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3 郭腾云;;中国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研究[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4 周绍森;胡德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2期
5 ;外刊[J];中国海关;2010年03期
6 张潆文;张富刚;陈玉福;;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刘井建;梁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析结果——技术变动的新诠释[J];运筹与管理;2010年01期
8 张浩;徐宣国;;基于DEA的造船企业经营效率分析评价[J];系统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9 曦阳;;EVA在外国公司的故事[J];中国石化;2010年03期
10 李双杰;陈星星;;基于DEA及SFA对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比较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姗姗;;基于DEA方法的商业银行绩效研究[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我国投资效率的初步研究[A];2007-2008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3 常亚青;;中国工业实证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6 唐清泉;卢博科;;上市公司、技术升级与效率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朴胜禄;李新忠;;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及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宇春;景维民;;中国转型期的投资效率与所有制结构:国家治理的视角[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季晓莉;中性对冲回应“紧缩”猜想[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徐欢;谢国忠:“退出”政策将带来滞胀[N];证券时报;2010年
3 演讲人 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N];光明日报;2010年
4 国家信息中心 张茉楠;“用工荒”促使中国经济增长红利转型[N];中国证券报;2010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臧跃茹;转变发展方式重在提速、提质、提效[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明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刻不容缓[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7 记者 庞东梅;“用工荒”再现意味着什么?[N];金融时报;2010年
8 吉林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贾云泉;立足省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吉林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田晓玲;经济预期有很大的自我实现性[N];文汇报;2010年
10 浙江省特级专家 陆立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趋势与对策[N];浙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锐;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王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楚序平;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刘海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唐家龙;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52-2007)[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晶莹;我国人力资本不均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王胜;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徐淑红;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兮芝;浙江省粮食生产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边瑞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范超;前沿分析的比较研究与结果组合[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琳;我国港口全要素生产测算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张璐;我国集装箱码头技术效率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金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陈晔;高技术产品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冯静静;重庆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赵昱q;中国保险公司规模效率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10 邓婷;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序列DEA方法: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25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