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增长要素分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4-11 17:55
经济增长是因为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提高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Solow(1956)对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解释是指除要素扩张以外的因素对增长的促进而提高的增长效率。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近30年年均9.4%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有助于辨别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原由,又为分析以后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地增长提供基础。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括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在不同产业间的重新配置、体制改革释放的潜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等。影响经济增长有资本、劳动、技术、产业结构、制度变革等要素。本文通过以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探讨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现在快速增长的原因与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剩余潜力,并分析各个要素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后变动趋势。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2 经济增长的理论
2.1 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2.1.1 新古典理论模型
2.1.2 新经济增长理论
2.1.3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2.1.4 制度变迁理论
2.2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2.1 生产要素
2.2.2 人力资本
2.2.3 技术
2.2.4 制度
2.2.5 产业结构
3 中国经济增长的回顾与展望
3.1 经济学家对1978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
3.2 经济学家建立模型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剩余动力
4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分析与相关政策
4.1 高投资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民
4.1.1 近年中国投资遇到的问题
4.1.2 政府公共投资
4.1.3 教育投资
4.1.4 固定资产投资
4.1.5 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双重功能
4.2 消费与经济增长
4.2.1 中国消费存在不足
4.2.2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4.2.3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方法
4.2.4 三大因素推动以后的消费持续增长
4.3 产业结构
4.3.1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4.3.2 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4.4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4.4.1 人口老龄化
4.4.2 社会保障制度
4.5 经济体制因素
4.5.1 制度的重要性
4.5.2 中国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马尔萨斯到索洛:工业革命理论综述[J]. 刘霞辉. 经济研究. 2006(10)
[2]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分析与我国未来政策选择[J]. 夏和平,王邦宜. 特区经济. 2006(01)
[3]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J]. 吴宏祥,郭慧.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03)
[4]经济增长理论史研究(下)[J]. 梁中堂,翟胜明. 经济问题. 2004(04)
[5]经济增长理论史研究(上)[J]. 梁中堂,翟胜明. 经济问题. 2004(03)
[6]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分析[J]. 李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9)
[7]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J]. 王维国,杜修立. 财经问题研究. 2003(08)
[8]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J]. 刘霞辉. 经济研究. 2003(05)
[9]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J]. 肖力. 经济问题探索. 2003(02)
[10]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脉络分析[J]. 毛健. 当代经济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131695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2 经济增长的理论
2.1 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2.1.1 新古典理论模型
2.1.2 新经济增长理论
2.1.3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2.1.4 制度变迁理论
2.2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2.1 生产要素
2.2.2 人力资本
2.2.3 技术
2.2.4 制度
2.2.5 产业结构
3 中国经济增长的回顾与展望
3.1 经济学家对1978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
3.2 经济学家建立模型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剩余动力
4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分析与相关政策
4.1 高投资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民
4.1.1 近年中国投资遇到的问题
4.1.2 政府公共投资
4.1.3 教育投资
4.1.4 固定资产投资
4.1.5 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双重功能
4.2 消费与经济增长
4.2.1 中国消费存在不足
4.2.2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4.2.3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方法
4.2.4 三大因素推动以后的消费持续增长
4.3 产业结构
4.3.1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4.3.2 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4.4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4.4.1 人口老龄化
4.4.2 社会保障制度
4.5 经济体制因素
4.5.1 制度的重要性
4.5.2 中国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马尔萨斯到索洛:工业革命理论综述[J]. 刘霞辉. 经济研究. 2006(10)
[2]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分析与我国未来政策选择[J]. 夏和平,王邦宜. 特区经济. 2006(01)
[3]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J]. 吴宏祥,郭慧.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03)
[4]经济增长理论史研究(下)[J]. 梁中堂,翟胜明. 经济问题. 2004(04)
[5]经济增长理论史研究(上)[J]. 梁中堂,翟胜明. 经济问题. 2004(03)
[6]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分析[J]. 李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9)
[7]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J]. 王维国,杜修立. 财经问题研究. 2003(08)
[8]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J]. 刘霞辉. 经济研究. 2003(05)
[9]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J]. 肖力. 经济问题探索. 2003(02)
[10]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脉络分析[J]. 毛健. 当代经济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131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13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