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04:41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关系论述的继承和发展,是列宁结合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最初探索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和总结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对于新时期我们党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和谐党群关系建设、以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论述了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依据。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铺垫。第二部分: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根据苏共在不同时期党群关系内容侧重点不同,分不同时期加以叙述。主要分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创立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到巩固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这部分为概括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打下基础。第三部分: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系统论述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 关于列宁党群关系思想理论渊源的研究
(二) 关于列宁重视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研究
(三) 关于列宁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研究
(四) 关于列宁密切党群关系思想的内容研究
(五) 关于列宁密切党群关系思想的实践意义或启示研究
前言
一、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 俄国特殊的国情
(二)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之间的基本关系
2.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群众之间根本利益一致性
3.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工人群众的广泛认同
4.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民主监督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三)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实践依据
1. 苏共自身建设实践的需要
2. 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实践的需要
3. 社会主义建设最初探索实践的需要
二、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 从1898年3月苏共一大到1917年8月苏共六大党的创立和发展时期
(二) 从1917年10月夺取政权到1918年上半年巩固政权时期
(三) 从1918年夏到1921年春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四) 从1921年3月到1924年新经济政策时期
三、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
1. 在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中密切党群关系
2. 在夺取和巩固政权的伟大革命中密切党群关系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密切党群关系
4. 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举措
5. 创新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方法
(二)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主要特点
1. 保持党的先进性
2. 坚持人民主体性
3. 注重方法创新性
4. 赋予理论实践性
四、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意义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
2. 为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
(二)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实践意义
1. 指导苏共特别是列宁时期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2. 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对新时期我们党密切党群关系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宁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及启示[J]. 许蓉. 理论探索. 2009(02)
[2]列宁关于执政党协调与农民关系的思想[J]. 王进芬,李生峰. 江汉论坛. 2007(10)
[3]列宁关于执政党争取群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思想[J]. 王进芬.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06)
[4]列宁关于民主执政的探索与尝试[J]. 王进芬. 求实. 2006(06)
[5]苏联东欧国家在党群关系方面的教训[J]. 孔寒冰. 俄罗斯研究. 2006(01)
[6]政党政治中的党群关系研究——关于政党执政基础的宏观分析[J]. 祝灵君,彭穗宁. 新视野. 2006(02)
[7]论列宁党建思想的党群观[J]. 丁耀,顾美红.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1)
[8]锐意革新的越南共产党(上)[J]. 朴林. 共产党员. 2006(01)
[9]从党群关系看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J]. 张彩琴,王春红. 运城学院学报. 2005(04)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群关系的主要思想[J]. 刘道福,檀雪菲.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01)
本文编号:319906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 关于列宁党群关系思想理论渊源的研究
(二) 关于列宁重视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研究
(三) 关于列宁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研究
(四) 关于列宁密切党群关系思想的内容研究
(五) 关于列宁密切党群关系思想的实践意义或启示研究
前言
一、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 俄国特殊的国情
(二)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之间的基本关系
2.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群众之间根本利益一致性
3.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工人群众的广泛认同
4.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民主监督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三)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实践依据
1. 苏共自身建设实践的需要
2. 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实践的需要
3. 社会主义建设最初探索实践的需要
二、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 从1898年3月苏共一大到1917年8月苏共六大党的创立和发展时期
(二) 从1917年10月夺取政权到1918年上半年巩固政权时期
(三) 从1918年夏到1921年春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四) 从1921年3月到1924年新经济政策时期
三、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
1. 在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中密切党群关系
2. 在夺取和巩固政权的伟大革命中密切党群关系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密切党群关系
4. 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举措
5. 创新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方法
(二)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主要特点
1. 保持党的先进性
2. 坚持人民主体性
3. 注重方法创新性
4. 赋予理论实践性
四、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意义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
2. 为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
(二) 列宁密切苏共党群关系思想的实践意义
1. 指导苏共特别是列宁时期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2. 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对新时期我们党密切党群关系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宁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及启示[J]. 许蓉. 理论探索. 2009(02)
[2]列宁关于执政党协调与农民关系的思想[J]. 王进芬,李生峰. 江汉论坛. 2007(10)
[3]列宁关于执政党争取群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思想[J]. 王进芬.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06)
[4]列宁关于民主执政的探索与尝试[J]. 王进芬. 求实. 2006(06)
[5]苏联东欧国家在党群关系方面的教训[J]. 孔寒冰. 俄罗斯研究. 2006(01)
[6]政党政治中的党群关系研究——关于政党执政基础的宏观分析[J]. 祝灵君,彭穗宁. 新视野. 2006(02)
[7]论列宁党建思想的党群观[J]. 丁耀,顾美红.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1)
[8]锐意革新的越南共产党(上)[J]. 朴林. 共产党员. 2006(01)
[9]从党群关系看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J]. 张彩琴,王春红. 运城学院学报. 2005(04)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群关系的主要思想[J]. 刘道福,檀雪菲.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01)
本文编号:3199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19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