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11:07
  城镇区域空间网络是区域中的城镇节点通过空间媒介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复杂图景,是区域中人口、资源、经济、产业相互叠加、拟合后形成的结果。本文以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城镇空间及空间网络研究的主要成果,界定了城镇区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城镇复合空间网络、城镇经济空间网络的相关概念。并通过对银川平原城镇区域近千年来城镇空间网络演进生成的探讨,得出了其空间网络演进的自组织规律。通过传统方法与现代分形理论共同探讨了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与城镇空间网络相互发展协调的关系。认为城镇区域的节点的等级分布状态决定了整个空间网络的发展状态,对于空间网络的状态的调控需要在遵循空间网络发展演进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政策来调控城镇区域内节点的等级分布状态。通过分形和系统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银川平原城镇区域资源空间分布与城镇空间网络的相互关联性。认为空间网的存在的基础是空间网络的基质,对于银川平原地区来说,空间网络的基质主体为资源,资源与城镇空间网络的产业形成、集聚及其人口的空间聚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银川平原城镇区域正是以资源为其存在基础,进行城镇空间网络演替发展...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城市与区域空间网络研究综述
        1.2.2 国内空间网络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基本框架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1.4.1 研究特色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镇区域的内涵
        2.1.2 城镇区域空间网络
        2.1.3 城镇复合空间网络
        2.1.4 城镇经济空间网络
    2.2 城镇生态空间理论
    2.3 自组织空间理论
    2.4 网络城市理论
    2.5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第三章 基于自组织过程的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演进研究
    3.1 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演进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3.1.1 原始社会时期—孤立散点状分布
        3.1.2 秦汉时期—空间网络团状分布雏形
        3.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空间网络团状发展拓展
        3.1.4 隋唐时期—空间网络带状延伸发展
        3.1.5 西夏时期—空间网络支状结构延伸
        3.1.6 元时期—空间网络发展的严重衰落
        3.1.7 明清时期—空间网络进一步成型
        3.1.8 解放后—空间网络分布趋于完善
    3.2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构成
        3.2.1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边界
        3.2.2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节点
        3.2.3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媒介
        3.2.4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基质
    3.3 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的形态特征
        3.3.1 空间网络的Boyce-Clark形状指数
        3.3.2 空间网络紧凑度
        3.3.3 网络节点(城镇)密度
        3.3.4 网络节点集中性
        3.3.5 网络基质多样性
    3.4 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演变动因
        3.4.1 自然条件与资源条件对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的影响
        3.4.2 河流分布和水利建设对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的影响
        3.4.3 人口迁移和屯田经济对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的影响
        3.4.4 政治文化因素对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的影响
    3.5 自组织过程下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演进的机制
        3.5.1 混沌到有序(原始社会—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竞争机制下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自发形成及维持
        3.5.2 复杂度增长(隋唐时期—西夏时期):协同机制下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自组织聚散
        3.5.3 突变型集聚(元时期):渐变-突变机制下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自组织能力的聚集
        3.5.4 层次性跃升(明清时期—至今):竞争-协同机制下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自组织型进化
    3.6 小结
第四章 银川平原人口空间分布与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协调研究—节点—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发展的状态
    4.1 人口概述
    4.2 人口发展史
        4.2.1 新中国成立以前
        4.2.2 新中国成立以后
    4.3 银川平原人口分布下的空间网络节点特征
        4.3.1 传统人口指标下空间网络节点特征
        4.3.2 人口分布分形视角下的空间网络节点特征
    4.4 银川平原人口空间分布与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关联分析
        4.4.1 银川平原人口变化预测分析
        4.4.2 人口空间优化分布与银川平原空间网络协调发展的建议
    4.5 小结
第五章 银川平原资源空间分布与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关联研究—基质—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存在的基础
    5.1 银川平原的资源构成及空间分布概述
    5.2 银川平原的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对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形成的影响
        5.2.1 基于分形视角下的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5.2.2 资源空间分布与产业聚集形成关联分析
        5.2.3 资源空间分布与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发育形成的关系—以石嘴山为例
    5.3 宁东石化基地对于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发展变化的探讨
        5.3.1 宁东石化基地概述
        5.3.2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主要城市空间网络演变模式
        5.3.3 宁东石化基地对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影响的预测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银川平原产业格局与城镇区域空间网络优化研究—媒介—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活力
    6.1 银川平原产业格局及构成概述
    6.2 银川平原产业格局与空间分布的特征
        6.2.1 银川平原产业格局圈层结构
        6.2.2 银川平原产业格局层级结构
        6.2.3 银川平原产业链结构
    6.3 产业链视角下的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研究(企业层面)
        6.3.1 资源型产业链下的城镇空间网络
        6.3.2 装备加工制造业产业链下的城镇空间网络
        6.3.3 农业产业链下的城镇空间网络
        6.3.4 建筑建材产业链下的城镇空间网络
        6.3.5 服务业空间网络支撑的城镇空间网络
        6.3.6 以五大产业链为基础的复合城镇空间网络的构建
    6.4 空间引力模型下的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经济层面)
        6.4.1 对传统空间引力模型的改造
        6.4.2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城镇经济空间网络
    6.5 银川平原城镇复合空间网络和经济空间网络的协调关系
        6.5.1 复合空间网络与经济空间网络的差异性分析
        6.5.2 复合空间网络与经济空间网络的协调性分析
        6.5.3 协调发展的建议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遗留问题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生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空间网络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探索——以银川平原为例[J]. 胡嘉,段汉明.  宁夏工程技术. 2010(04)
[2]数字技术视野下的网络复合性城市空间[J]. 冒亚龙,何镜堂.  新建筑. 2010(03)
[3]基于网络关联的长三角区域腹地划分[J]. 赵渺希,唐子来.  经济地理. 2010(03)
[4]我国制造企业产业链转型问题思考[J]. 马春光.  企业经济. 2010(01)
[5]经济全球化视角下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J]. 唐子来,赵渺希.  城市规划学刊. 2010(01)
[6]合作博弈与社会经济网络形成[J]. 李峰,李莉,沈惠璋,刘尚亮.  现代管理科学. 2010(01)
[7]新老城区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解析——以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为例[J]. 种小毛,卢济威,辛潇.  城市规划学刊. 2009(05)
[8]谁来打破宁夏制造业的孤独——访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陶铮教授[J]. 于巧稚,白云川.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14)
[9]宁夏制造欲解产业链断裂之痛——访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伦津教授[J]. 于巧稚,白云川.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14)
[10]基于功能网络评价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 张小飞,李正国,王如松,王仰麟,李锋,熊侠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1)

博士论文
[1]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 宋飏.东北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公交网络特性分析与演化研究[D]. 张君超.西南交通大学 2010
[2]关中城镇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动力机制与优化研究[D]. 王镇中.西北大学 2009
[3]城市群体空间网络化研究[D]. 刘晓芳.中南大学 2009
[4]基于企业生命体理论的我国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 逄元魁.山东大学 2006
[5]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研究[D]. 赵小明.湖南大学 2005
[6]西夏地理环境与农牧业经济研究[D]. 李新贵.宁夏大学 2004
[7]关中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郑国.西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04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204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