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T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空间重构 ——以苏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9 20:44
乡村空间重构不仅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还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而由乡村内生力量积累促成的新型集体经济正重构乡村空间,促进乡村空间朝着良性化方向转型。鉴于此,本文运用社会学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行动者网络理论,同时基于城乡规划学主流“功能—形态”互动的研究范式,对新世纪以来苏州乡村发生的两大事件:新型集体经济和空间大转型进行探究,并以此深入剖析二者间的关联互动机制。首先,分析了行动者网络理论、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三者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从而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空间重构互动耦合机制的分析框架。其次,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别搭建了新型集体经济下社区股份合作社行动者网络以及土地股份合作社行动者网络,并就两大合作社行动者网络的转译过程与网络运作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结论:(1)新型集体经济下合作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视为是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构成的异质行动者网络的组构过程;(2)合作联盟保障了多方行动者利益的实现,因而以社区股份合作联盟、土地股份合作联盟为重心的新型集体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各行动者利益逐渐实现的过程...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乡村聚落空间转型与重构迫在眉睫
1.1.2 社会背景: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相互建构
1.1.3 理论背景:ANT理论提供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进展
2.1 基本概念内涵
2.1.1 乡村空间重构
2.1.2 新型集体经济
2.1.3 行动者网络理论
2.2 研究对象界定
2.2.1 苏州乡村空间
2.2.2 苏州新型集体经济
2.3 相关研究进展
2.3.1 乡村空间重构相关研究
2.3.2 研究述评
第三章 行动者网络理论、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三者逻辑关系
3.1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新型集体经济
3.1.1 构建新型集体经济下合作社行动者网络
3.1.2 保障新型集体经济下各合作社有序运作
3.2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乡村空间
3.2.1 理论分析范畴:要素流动以及网络化互动
3.2.2 乡村聚落空间:不断整合的关系型聚合体
3.3 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
3.3.1 农村聚落分散格局的形成及固化机制
3.3.2 新型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空间转型重构
3.3.3 乡村空间重构加快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3.4 分析框架建构
第四章 社区股份合作社与苏州乡村空间重构互动机理
4.1 社区股份合作社行动者网络构成
4.2 社区股份合作社行动者转译过程
4.2.1 利益赋予——构建协调机制
4.2.2 征召动员——搭建联盟网络
4.2.3 异议处理——保障顺利创建
4.3 社区股份合作联盟网络运作分析
4.3.1 农民与建设用地间权益松绑
4.3.2 社区股份合作联盟、利益共享、多方行动主体利益实现
4.3.3 社区股份合作跨界联合、村庄功能变迁与乡村空间重构
第五章 土地股份合作社与苏州乡村空间重构耦合路径
5.1 土地股份合作社行动者网络构成
5.2 土地股份合作社行动者转译过程
5.2.1 利益赋予——稳定参与主体
5.2.2 征召动员——构建合作网络
5.2.3 异议处理——确保有序推进
5.3 土地股份合作联盟网络运作分析
5.3.1 农民与农业用地间权益松绑
5.3.2 土地股份合作联盟、利益共享、多方行动主体利益实现
5.3.3 土地股份合作跨界联合、村庄功能变迁与乡村空间重构
第六章 合作联盟下苏州乡村空间重构隐忧与应对策略
6.1 重构隐忧
6.1.1 行动者网络动态化——乡村空间重构呈非稳态
6.1.2 熟人社会网络解体——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失序
6.1.3 合作社形式单一化——乡村空间内在活力不足
6.2 应对策略
6.2.1 注重利益诉求变化——促进乡村空间重构持续稳定
6.2.2 修缮社会关系网络——推进新型集中社区治理有序
6.2.3 探寻合作社发展新路径——恢复乡村空间内在活力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1.1 合作社构建乃异质行动者网络组构过程
7.1.2 合作联盟运作保障多方行动者利益实现
7.1.3 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呈现良性互动
7.1.4 合作联盟下乡村空间重构隐忧值得关注
7.2 创新之处
7.2.1 研究视角的创新
7.2.2 研究内容的创新
7.3 存在不足
7.3.1 乡村空间重构反作用研究有待深入
7.3.2 乡村非物质要素空间研究有待强化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以苏州为例[J]. 李广斌,王勇.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2)
[2]恢复力视角下的乡村空间演变与重构[J]. 张甜,刘焱序,王仰麟. 生态学报. 2017(07)
[3]乡村集中社区建设模式、运作机制及其比较——以太仓市4个社区为例[J]. 王勇,冯奔伟,李广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8)
[4]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J]. 邹晴晴,王勇,李广斌.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7)
[5]农村合作经济与苏南乡村空间互动机制——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以苏州为例[J]. 茅亚平,李广斌,王勇.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6)
[6]少数民族聚集区乡村空间重构的影响机理——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J]. 张璐,杜宏茹,雷加强,夏富强,霍金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6)
[7]基于区位条件评价的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J]. 马春花,叶秀英,杨学龙,赵小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2)
[8]旅游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与优化——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J]. 席建超,王首琨,张瑞英.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3)
[9]江南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重构——以赣南地区为例[J]. 陈永林,谢炳庚. 地理研究. 2016(01)
[10]社会资本视角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秩序困境与能力创新[J]. 王义保,李宁. 思想战线. 2016(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D]. 冯蕾.吉林大学 2014
[2]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D]. 陈晓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对策研究[D]. 王镜均.苏州科技学院 2015
[2]苍溪县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D]. 崔力丹.成都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D]. 叶琴丽.西南大学 2014
[4]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盈利及利益协调研究[D]. 程安科.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D]. 孙建全. 2007
本文编号:3221286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乡村聚落空间转型与重构迫在眉睫
1.1.2 社会背景: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相互建构
1.1.3 理论背景:ANT理论提供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进展
2.1 基本概念内涵
2.1.1 乡村空间重构
2.1.2 新型集体经济
2.1.3 行动者网络理论
2.2 研究对象界定
2.2.1 苏州乡村空间
2.2.2 苏州新型集体经济
2.3 相关研究进展
2.3.1 乡村空间重构相关研究
2.3.2 研究述评
第三章 行动者网络理论、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三者逻辑关系
3.1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新型集体经济
3.1.1 构建新型集体经济下合作社行动者网络
3.1.2 保障新型集体经济下各合作社有序运作
3.2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乡村空间
3.2.1 理论分析范畴:要素流动以及网络化互动
3.2.2 乡村聚落空间:不断整合的关系型聚合体
3.3 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
3.3.1 农村聚落分散格局的形成及固化机制
3.3.2 新型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空间转型重构
3.3.3 乡村空间重构加快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3.4 分析框架建构
第四章 社区股份合作社与苏州乡村空间重构互动机理
4.1 社区股份合作社行动者网络构成
4.2 社区股份合作社行动者转译过程
4.2.1 利益赋予——构建协调机制
4.2.2 征召动员——搭建联盟网络
4.2.3 异议处理——保障顺利创建
4.3 社区股份合作联盟网络运作分析
4.3.1 农民与建设用地间权益松绑
4.3.2 社区股份合作联盟、利益共享、多方行动主体利益实现
4.3.3 社区股份合作跨界联合、村庄功能变迁与乡村空间重构
第五章 土地股份合作社与苏州乡村空间重构耦合路径
5.1 土地股份合作社行动者网络构成
5.2 土地股份合作社行动者转译过程
5.2.1 利益赋予——稳定参与主体
5.2.2 征召动员——构建合作网络
5.2.3 异议处理——确保有序推进
5.3 土地股份合作联盟网络运作分析
5.3.1 农民与农业用地间权益松绑
5.3.2 土地股份合作联盟、利益共享、多方行动主体利益实现
5.3.3 土地股份合作跨界联合、村庄功能变迁与乡村空间重构
第六章 合作联盟下苏州乡村空间重构隐忧与应对策略
6.1 重构隐忧
6.1.1 行动者网络动态化——乡村空间重构呈非稳态
6.1.2 熟人社会网络解体——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失序
6.1.3 合作社形式单一化——乡村空间内在活力不足
6.2 应对策略
6.2.1 注重利益诉求变化——促进乡村空间重构持续稳定
6.2.2 修缮社会关系网络——推进新型集中社区治理有序
6.2.3 探寻合作社发展新路径——恢复乡村空间内在活力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1.1 合作社构建乃异质行动者网络组构过程
7.1.2 合作联盟运作保障多方行动者利益实现
7.1.3 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空间呈现良性互动
7.1.4 合作联盟下乡村空间重构隐忧值得关注
7.2 创新之处
7.2.1 研究视角的创新
7.2.2 研究内容的创新
7.3 存在不足
7.3.1 乡村空间重构反作用研究有待深入
7.3.2 乡村非物质要素空间研究有待强化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以苏州为例[J]. 李广斌,王勇.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2)
[2]恢复力视角下的乡村空间演变与重构[J]. 张甜,刘焱序,王仰麟. 生态学报. 2017(07)
[3]乡村集中社区建设模式、运作机制及其比较——以太仓市4个社区为例[J]. 王勇,冯奔伟,李广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8)
[4]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J]. 邹晴晴,王勇,李广斌.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7)
[5]农村合作经济与苏南乡村空间互动机制——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以苏州为例[J]. 茅亚平,李广斌,王勇.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6)
[6]少数民族聚集区乡村空间重构的影响机理——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J]. 张璐,杜宏茹,雷加强,夏富强,霍金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6)
[7]基于区位条件评价的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J]. 马春花,叶秀英,杨学龙,赵小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2)
[8]旅游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与优化——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J]. 席建超,王首琨,张瑞英.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3)
[9]江南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重构——以赣南地区为例[J]. 陈永林,谢炳庚. 地理研究. 2016(01)
[10]社会资本视角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秩序困境与能力创新[J]. 王义保,李宁. 思想战线. 2016(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D]. 冯蕾.吉林大学 2014
[2]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D]. 陈晓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对策研究[D]. 王镜均.苏州科技学院 2015
[2]苍溪县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D]. 崔力丹.成都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D]. 叶琴丽.西南大学 2014
[4]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盈利及利益协调研究[D]. 程安科.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D]. 孙建全. 2007
本文编号:3221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22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