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ASP模式所面临的市场机遇挑战和与之相应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1-08-04 13:43
  互联网技术从1969年在美国军方的ARPA诞生以来,仅仅二十余年时间就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以知识创新,及其创新性的应用为表现形式的新经济时代以异常迅猛的速度介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风险投资大规模介入的情况下,在这近十年的时间内出现了新的商业运行模式如:ICP模式;ISP模式;B2C模式;B2B模式。ASP模式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但是在2000年的三,四月间,以Nasdaq为代表的各资本市场一路狂泄,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的5000点直跌至2000点以下,目前只有1700多点,接近1997年的水平,大量.com公司股价缩水。新经济大潮的潮起潮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各种新型运做模式特别是ASP模式的机会。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研究ASP这个创新模式究竟只是好的概念,好的市场建议书,它是否具有市场生存能力?如果有,那它现在所面临的又有那些主要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又如何应对危机?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 ASP模式相对于传统方式有其特有的优势和市场潜力: 由于ASP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上建立应用程序的服务模式,可以让用户通过浏...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ASP模式介绍:
    (一) 新经济产生的背景
    (二) 相关理论
    (三) ASP模式的概述
        1. ASP模式概念的由来。
        2. ASP模式的定义。
        3. ASP模式的结构。
        4. ASP模式的发展现状。
二、 ASP模式面临的市场机遇
    (一) ASP模式的特点及相对于传统方式的软件服务所具有的优势:
        1. 在一定运营规模下,边际成本近似为零。
        2. 提供的是客户/服务器的远程系统,达成签定长期服务的目的。
        3. 快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而且降低了系统升级的成本。
        4. 市场对象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是比较标准化的服务,大大缩短了。销售周期,和系统导入周期。
        5. ASP一般采用月租的收费方式,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6. ASP模式运营商通过改善企业的经验曲线。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7. ASP技术特点。
    (二) 从宏观经济条件和市场的角度来看待ASP的机遇
        1. 从宏观环境因素分析,ASP模式所存在的机遇。
        2. 从目标企业客户内部运作来分析ASP模式所面临机会。
三、 ASP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 从宏观经济环境角度分析ASP模式遇到的障碍:
        1.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对于网络的发展相对滞后。
        2. 中国网络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
        3. 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不是很健全。
        4. 目前媒体负面的报道。
    (二) 目标企业采纳ASP模式时所遇到的障碍:
        1. 要使ASP模式应用于国内企业,首先要解决观念的问题。
        2. 要使ASP模式在企业中得到应用还要解决习惯的问题。
    (三) ASP模式应用服务自身存在的问题
        1. ASP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模式,所提供的服务也一种新产品。
        2. ASP如何迅速建立企业资信和加强网络安全性。
        3. ASP模式要解决客户化与运营成本的问题,还有客户化同系统升级的矛盾。
四、 抓住时机,总结经验,确定并实施创新整合战略,达到提高ASP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一) 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 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
        1. 重新认识市场,围绕核心重新定位,不断创新。
        2. 结合自身条件,抓住调整的时机,整合公司内部外部资源,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
        3. 通过形成战略联盟,来共享彼此核心竞争力
        4. “我的工程网”案例简介
        5. 结论
参考文献与注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浪阳光共建网络电视模型[J]. 李涛.  网际商务. 2001(19)
[2]新惠普为什么[J]. 刘晓芳.  IT经理世界. 2001(18)



本文编号:3321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321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