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构因素——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构因素——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的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核算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前者呈下降而后者呈上升趋势。结构分析表明企业部门与住户和政府部门的加权劳动收入份额的反向变化使资金流量表中劳动收入份额保持小幅上升。波动性分解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同向变动使收入法GDP不稳定,而部门内部效应和部门结构效应的反向变动使资金流量表相对稳定。因此,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将产业结构与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相互协调,使劳动收入份额保持稳定。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波动性分解 内部效应 结构效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课题资助项目(07JJDGJW261) 浙江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G20080166)
【分类号】:F222.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一直得到延续,1978年至2008年全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89%①。经济发展使国民收入中的劳动和资本要素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李稻葵指出GDP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已成为无可争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宪春;中国资金流量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贝多广;骆峰;;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2 袁锦;;融资约束与转换成本——外商直接投资挤出效应的微观机制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4期
3 蒋萍;贡献率辨析:以机构部门分析为例[J];统计研究;2004年09期
4 杜子芳;论物价指数的局限性[J];统计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海明;中国金融路径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结构与效率[D];苏州大学;2005年
2 袁锦;中国间接融资体系配置失灵的机制与效应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段平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晓鹏,刘继广,张目纲;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06期
2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3 戴园晨;黎汉明;;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4 李扬;;收入功能分配的调整:对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现象的思考[J];经济研究;1992年07期
5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7 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8 贺铿;;收入分配行为与社会公平原则[J];经济纵横;2006年02期
9 赵俊康;;我国劳资分配比例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逢明,李翰阳;中国股票波动性的分解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4年04期
2 姜磊;张彤玉;;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和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3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李俊霖;;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张涛;乐文平;;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与消费需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构因素——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的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4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