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中断的原因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06 04:25
  建国初期,即1949—1956年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与市场并重逐步转向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特别是1953年后,计划体制逐渐成长,市场体制因素逐渐被消灭,最终从经济运行中被排斥出去,中断了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 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中断的原因是多层次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经济计划化的推进,这一过程包括两个阶段: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规定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与此相适应规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工作方针。它一方面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相适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的矛盾,从1950年起,一些实际工作措施使许多要素退出市场,市场经济体制因素逐渐萎缩,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过早结束埋下伏笔。 1953—1956年是计划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一五”计划的推行标志着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即以计划取代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到1956年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及“一五”计划...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的中断 二、
    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中断的原因 三、
    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中断的影响 四、
    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中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结束语 注释 后记



本文编号:3990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990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b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