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广州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网络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4:19

  本文关键词:广州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网络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集装箱 内陆集疏运 中转站布局 网络优化


【摘要】:伴随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各大港口竞争的加剧,沿海港口物流服务正逐步向纵深的内地渗透,相关港口与内地的联动也不断有新的举措,港口与内陆经济腹地相联系将会给港口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升空间,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港口与内陆相互联系的内陆集疏运网络。广州港的发展若继续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势必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自身竞争力的保持,因此有必要对广州港内陆集疏运网络进行相关优化研究,增强广州港与内陆地区的联系,为港口及腹地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定性分析广州港优化其集装箱集疏运网络的必要性,指出现有的集疏运网络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变化以及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通过分析集装箱集疏运网络的组成、广州港集疏运现状,指出广州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系统发展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内陆集疏运网络节点即内陆集装箱中转站数量的不足和内陆集疏运线网的不合理。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集装箱集疏运网络优化的必要性,本文从珠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两个角度分析了广州港腹地经济发展情况,并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和GDP修正后弹性系数法对广州港未来一段时间内集装箱吞吐量发展情况作了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两种预测结果都显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都会面临较快速度的增长,定量说明当前集疏运系统面临的压力,侧面凸显出对广州港集装箱集疏运网络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解决当前内陆集疏运网络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对于内陆集装箱中转站数量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聚类分析模型确定了珠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优先备选的城市范围,为明确范围中的内陆集装箱中转站的数量并优选出最佳的集装箱中转站点布局方案,又以珠三角城市为例构建了内陆集疏运网络成本模型,通过综合比较集疏运网络运行总成本大小得出最优数量布局方案;其次,为解决内陆集疏运线网不合理的问题,本文在集装箱内陆集疏运节点优化的基础上,以泛珠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线网进行优化,通过建立集疏运网络最小费用模型,比较铁路运输能力约束释放前后对内陆集疏运总成本的影响情况,其求解结果显示铁路约束能力释放前后能够带来18%运行成本的节约,并且印证现有集装箱班列密度无法满足运输需要的事实,验证了当前内陆集疏运线网不合理性。为优化解决此问题,应当适度增加铁路集装箱班列的密度来缓解内陆集疏运网络的运行压力。 本文从内陆集疏运网络的点(内陆集装箱中转站)和线(集疏运通道)两个角度为广州港内陆集疏运网络优化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类似港口内陆集疏运网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角度,也为广州港在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方面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集装箱 内陆集疏运 中转站布局 网络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52;U16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综述13-17
  • 1.2.1 港口集疏运系统相关理论研究13-15
  • 1.2.2 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方法研究15-17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7
  • 1.4 研究思路17-18
  • 1.5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广州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相关概述19-33
  • 2.1 港口集疏运系统基本概念19-21
  • 2.1.1 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理论19
  • 2.1.2 港口集疏运系统的构成19-20
  • 2.1.3 集疏运系统的作用20-21
  • 2.2 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网络21-23
  • 2.3 广州港集疏运现状23-29
  • 2.3.1 广州港口概况23-25
  • 2.3.2 集疏运条件25-29
  • 2.4 广州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存在问题29-31
  • 2.5 本章小结31-33
  • 第三章 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33-45
  • 3.1 广州港腹地经济发展情况33-36
  • 3.1.1 腹地范围33-34
  • 3.1.2 腹地经济情况34-36
  • 3.3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36-43
  • 3.3.1 吞吐量的预测方法研究36-39
  • 3.3.2 港口吞吐量预测所需数据收集39-40
  • 3.3.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40-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 广州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网络节点优化45-65
  • 4.1 集装箱内陆中转站概念及其作用45-47
  • 4.1.1 集装箱内陆中转站概念45
  • 4.1.2 集装箱内陆中转站的作用和地位45-47
  • 4.2 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优化布局研究47-54
  • 4.2.1 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优化布局的影响因素47-49
  • 4.2.2 优化布局方法分析与选择49-51
  • 4.2.3 聚类分析模型构建51-52
  • 4.2.4 总成本模型构建52-54
  • 4.3 聚类实证分析54-60
  • 4.3.1 珠三角城市备选情况55-58
  • 4.3.2 泛珠三角城市备选情况58-60
  • 4.4 内陆集装箱中转站分析与确定60-63
  • 4.4.1 模型数据收集60-62
  • 4.4.2 模型求解62-63
  • 4.4.3 结果分析63
  • 4.5 本章小结63-65
  • 第五章 广州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线网的优化65-72
  • 5.1 内陆线网优化模型构建65-66
  • 5.1.1 模型假设65-66
  • 5.1.2 内陆集疏运线网成本模型构建66
  • 5.2 实证分析66-70
  • 5.2.1 相关数据收集66-68
  • 5.2.2 模型求解与分析68-69
  • 5.2.3 灵敏度分析69-70
  • 5.3 本章小结70-72
  • 总结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78-79
  • 致谢79-80
  • 附件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郝媛;周乐;;大型空港枢纽区域集疏运网络优化方法[J];城市交通;2010年04期

2 董岗;;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通道能力和拥挤收费策略[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阎善郁;李丰岩;荣文竽;;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大连港货物吞吐量[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加快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 提高天津港整体功能[J];港口经济;2005年02期

5 庞明宝,魏连雨;区域物流线路网络双层规划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6 王永立;徐威;;基于协同学原理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优化[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董洁霜;;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张建萍;刘希玉;;基于聚类分析的K-means算法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5期

9 黄芳;陶杰;;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网络结构优化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浩;;基于最优线性组合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1081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81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