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交通运输对市场规模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5:36

  本文关键词:交通运输对市场规模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运输成本 交易成本 市场规模 经济增长


【摘要】:深刻反映交通运输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意义是经济学理论一直关注的课题。但主流经济学重点关注市场交易行为本身,忽略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空间维度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沿着主流经济学的思路而形成的经济增长理论,无论是“资本积累论”、“技术创新论”以及“制度主义论”,都把交通运输视为既定条件,忽略了对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分析,交通运输在经济理论中似乎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地步。但现代市场交易充分体现鲜明的跨时间、跨区域特征,无疑,交通运输在其中扮演着重大角色。因此,本文试图将交通运输引入到一般供求模型之中,从市场规模的视角来深入探讨交通运输的经济地位和重大意义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斯密分工增长理论为线索,利用三重维度来刻画市场规模,进一步阐明市场规模的内在含义。以此为切入点,将交通运输引入到市场交易的供需模型之中去,建立交通运输与市场规模的关系框架,充分探讨交通运输对市场规模的作用。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以美国水运和铁路运输发展为例,回顾和总结美国经济增长和市场规模扩大的历程,进一步佐证交通运输与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过去3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进一步指出交通运输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市场规模扩大中扮演的重大角色,重点论述了集装箱运输在我国建立外向型经济模式和市场规模扩大过程中的重大影响。本文最后对我国粗放式交通发展模式进行了批判,并对当下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发展高铁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本文最后结论及创新点如下:第一,对市场规模概念进行界定。市场规模即实现市场有效需求的能力,三重维度可以刻画市场规模,包括人口规模、贸易壁垒和交通运输。市场规模不同于市场半径、销售规模等,市场半径指的是市场覆盖的地理范围,销售规模指的是企业销售额的增速。市场半径的扩大和企业销售规模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第二,建立交通运输与市场规模关系框架,充分论述交通运输对市场规模的作用。本文将交通运输分为交通设施和运输技术,交通运输发展指的是交通设施投入和运输技术创新。交通设施的投入有利于提升通达性,增加人口规模,促进区域分工深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市场购买力;运输技术创新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可以扩大市场半径,不仅增加人口规模,对减少信息成本和协调成本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第三,从市场规模的视角论述交通运输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重大作用。过去3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奇迹来自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交通运输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是我国大规模应用集装箱运输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企业增加销售规模和创造利润,显著增加了国内人们收入,为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等创造条件。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粗放式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利于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阻碍了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此外,由于高铁建设本身的高成本及其持续健康运营所要求的区域经济条件,认为当下在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建设高铁会加重政府财政压力,甚至加重人们的负担,无法进一步减少运输成本和扩大市场规模,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重新审视。本文中含有图35幅,表22个,参考文献152篇。
【关键词】:运输成本 交易成本 市场规模 经济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1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6
  • 1 引言16-38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6-20
  • 1.2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20-27
  • 1.2.1 研究内容概述20-21
  • 1.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1-22
  • 1.2.3 相关概念的界定22-27
  • 1.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27-36
  • 1.3.1 交易成本理论27-31
  • 1.3.2 分工增长理论31-34
  • 1.3.3 比较优势理论34-36
  • 1.4 本章小结36-38
  • 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38-64
  • 2.1 分工增长理论对交通及市场规模的论述38-43
  • 2.1.1 斯密的观点与思想38-39
  • 2.1.2 马克思的相关观点39-41
  • 2.1.3 杨格的相关论述41-43
  • 2.2 主流经济学对交通与市场规模的研究43-46
  • 2.2.1 马歇尔的观点与论述43-45
  • 2.2.2 萨缪尔森的相关观点45-46
  • 2.3 发展经济学对交通与市场规模的论述46-49
  • 2.3.1 赫希曼的思想观点46-48
  • 2.3.2 刘易斯的相关观点48-49
  • 2.4 空间经济学对交通与市场规模的研究49-54
  • 2.4.1 区位理论的相关问题评述49-51
  • 2.4.2 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相关观点51-54
  • 2.5 国外其它研究综述54-56
  • 2.6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56-61
  • 2.7 本章小结61-64
  • 3 交通运输与市场规模关系框架64-78
  • 3.1 利用三重维度刻画市场规模64-70
  • 3.1.1 人口规模65-66
  • 3.1.2 贸易壁垒66-68
  • 3.1.3 交通运输68-70
  • 3.2 市场规模在经济增长中的重大作用70-74
  • 3.2.1 市场交易是分工形成的前提条件70-72
  • 3.2.2 市场规模扩大有利于促进分工深化72-74
  • 3.3 建立基于交通运输作用的分析框架74-75
  • 3.4 本章小结75-78
  • 4 引入交通运输变量的经济学分析78-98
  • 4.1 输成本在市场交易中的重要影响78-81
  • 4.1.1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模型78-79
  • 4.1.2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运输成本79-81
  • 4.2 交通设施投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81-87
  • 4.2.1 交通设施投入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82-84
  • 4.2.2 交通设施投入显著的降低贸易壁垒84-87
  • 4.3 运输技术创新对市场规模的作用显著87-97
  • 4.3.1 运输技术创新有助于市场范围扩大88-91
  • 4.3.2 运输技术创新促使信息成本降低91-94
  • 4.3.3 运输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融合94-97
  • 4.4 本章小结97-98
  • 5 交通运输对市场规模的作用实证研究98-114
  • 5.1 美国水运大发展促成统一市场雏形98-104
  • 5.1.1 殖民地时期的交通运输与经济滞后98-100
  • 5.1.2 运河大规模开凿与汽船使用的兴起100-103
  • 5.1.3 美国国内统一市场雏形开始形成103-104
  • 5.2 美国铁路革命促使市场规模急剧扩大104-112
  • 5.2.1 水路运输方式的缺陷与衰落成因105-106
  • 5.2.2 铁路运输的革命性变化与发展进程106-109
  • 5.2.3 铁路革命促使美国市场规模急剧扩大109-112
  • 5.3 本章小结112-114
  • 6 我国市场规模扩大与交通运输发展114-130
  • 6.1 我国经济在交通快速发展中异军突起114-120
  • 6.1.1 经济增长来自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14-117
  • 6.1.2 交通运输发展有利于市场规模扩大117-120
  • 6.2 我国大量应用集装箱运输分享全球化红利120-128
  • 6.2.1 集装箱运输是开拓全球市场主要基础121-125
  • 6.2.2 分享全球化红利是经济崛起重要因素125-128
  • 6.3 本章小结128-130
  • 7 我国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思考130-144
  • 7.1 粗放式交通发展抑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30-136
  • 7.1.1 高昂的运输成本抑制市场规模扩大130-133
  • 7.1.2 我国交通粗放式发展方式亟待改变133-136
  • 7.2 重新审视在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建高铁政策136-142
  • 7.2.1 中西部地区交通重点建设有其必要性136-138
  • 7.2.2 中西部片面追求交通高标准需要谨慎138-142
  • 7.3 本章小结142-144
  • 8 论文创新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44-146
  • 参考文献146-152
  • 附录A152-154
  • 附录B154-158
  • 附录C158-160
  • 附录D160-162
  • 附表1162-164
  • 附表2164-166
  • 作者简历166-170
  • 学位论文数据集1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次仁欧珠;论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2年01期

2 ;交通运输[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3 曹红;交通运输大事记[J];综合运输;2004年03期

4 种曼婷;“十一五”我国交通运输面临的环境[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5 陈红;加快建设步伐 发展交通运输[J];交通企业管理;2004年08期

6 张春贤;困难·问题·任务 为交通运输的真正发展而努力[J];运输经理世界;2005年Z1期

7 ;责任重于泰山 南山交通运输公司2004年安全生产经实[J];特区经济;2005年07期

8 曹红;交通运输大事记[J];综合运输;2005年02期

9 程世东;;我国交通运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J];综合运输;2006年12期

10 薛娇;;张国伍:开创交通运输新纪元[J];运输经理世界;2007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宝航;;明代国内交通运输的嬗变[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2 黄元林;;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蒋超楠;孔维一;刘源楮;;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国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的系统方法[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5 张婕姝;真虹;;信息技术促进下的交通运输变化趋势分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6 ;2005年交通运输趋势预测[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7 金凤君;;新世纪我国交通运输建设趋势及其空间效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盛博;丁X;;中国铁路交通运输制造领域的知识测度研究[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宇;张小雷;雷军;董雯;;基于交通运输水平及复合流量的新疆城市体系演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剑华;;交通运输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守营;交通运输节能重在结构调整[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樊桦;在发展中求节约[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苏站;游庆仲任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N];中国交通报;2009年

4 驻京记者 沈尚;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四种能力”[N];中国水运报;2009年

5 记者/景小华 实习生/杨鸽 通讯员/粤交综;省交通运输将投750亿元[N];南方日报;2010年

6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罗仁坚;交通运输转方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特约记者 陈乃文 刘云建;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新思路一一化解矛盾纠纷[N];中国交通报;2010年

8 记者 商中胜 实习生 陈露 陈健 通讯员 蔡光华;刘雪荣到市交通运输局调研[N];黄冈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兴增;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交通运输转型[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记者管颢生;市交通运输局 入选全国交通运输文明单位[N];南通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会;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姜丕军;交通运输对市场规模的作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董大朋;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与调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罡;交通运输项目投融资决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5 王利民;公众参与政府交通运输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高洁;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朱健梅;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郭川;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黄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奕;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剑;江苏省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张迎吉;“营改增”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税收筹划[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姚秋君;广西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李康奇;基于协同论的重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乔晶慧;CBO官网有关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文本的翻译实践报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伶;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智慧格子”—车辆管理服务平台的策划与设计[D];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

7 陈兴怡;含时滞因素的灰色预测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郝文晶;城市公交管理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韩培存;矿井交通运输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李伟;济南市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7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97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