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业规模经济与异质企业空间选择——一个缩小我国地区差距的新思路
本文关键词:运输业规模经济与异质企业空间选择——一个缩小我国地区差距的新思路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笔者将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运输业规模经济同时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重点考察后者在异质企业空间选择及产业布局中的作用,发现当运输业存在显著规模经济时最有动力向中心地区转移的企业是低效率企业,而高效率企业却继续留在外围;当运输业存在适度规模经济时,生产率水平居中的企业最有动力向中心地区转移,而外围地区处于生产率分布两端的企业却没有再选址的激励;这就揭示了影响地区差距的另一种重要机制,即运输业规模经济是一种产业分散力量,有助于地区间经济差距与生产率差距的缩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贸易成本下降(贸易自由化)强化了企业空间选择中的分类效应,促使更多生产率居中企业向中心地区转移,而外围最具生产率优势的企业却是最后的转移者;进而,贸易自由化总能改善中心地区的福利水平,外围地区则可能面临福利下降的厄运。因此,笔者认为为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应重点关注运输业的运行状况和经济表现,同时区域发展政策应与运输业相关产业政策相互协调。
[Abstract]: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heterogeneity of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and the scale economy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to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and focuses on the role of the latter in the spatial selection and industrial layout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re are significant economies of scale in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 enterprises that have the most motive power to transfer to the central region are inefficient enterprises, while the high-efficiency enterprises remain in the periphery. When there is a moderate economy of scale in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 enterprises in the middle of productivity level have the most motive power to transfer to the central area, but the enterprises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at the two ends of the productivity distribution have no incentive to re-locate. This reveals another important mechanism that affects the regional disparity, that is, the scale economy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a decentralized force of industry, which is helpful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productivity. The decline of trade cost (trade liberalization) strengthens the classification effect in the spatial choice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s more productivity center enterprises to transfer to the central region, while the most productive enterprises in the periphery are the last ones. Furthermore, trade liberalization can always improve the welfare level in the central areas, while the peripheral areas may face the bad luck of welfare decline. Therefo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oper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should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related industrial policies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户异质性、碳汇生产激励与后退耕时代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编号:714032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的碳汇生产激励机制研究——以黄土高原退耕区为例”(编号:14XJC790013) 陕西省人才专项配套基金“异质劳动力流动、匹配与地区收入差距”(编号:Z109021113)
【分类号】:F512;F2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要素流动性与运输成本是新经济地理理论区别于传统理论的两大重要特征,对于前者而言不仅更加接近现实情况,且业已得到较充分的研究;然而,对于后者关于运输成本问题长期以来则实际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众所周知,新经济地理(NEG)中的运输成本是以萨缪尔森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焦艳;石奇;王之军;;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曾道智;;空间经济学简介[J];经济资料译丛;2013年03期
3 颜银根;;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化与外向型经济[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01期
4 汪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演化概述[J];经济资料译丛;2014年03期
5 韦琦;;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14年01期
6 陈勤;张晓琴;孟强;严德强;刘瀚洋;丁姗姗;荆玉琳;;苏北林业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宿迁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年01期
7 颜银根;;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从新经济地理到新新经济地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王晓红;;城际交通引导下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研究[J];学术论坛;2013年09期
9 王国刚;王明利;杨春;;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翼;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周亚雄;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陶永亮;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4年
4 卢晨;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机制与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刘红娜;我国城乡统筹与小城镇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春龙;全球价值链下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马健瑛;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水平对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如;规模经济:理论辨析和现实思考[J];经济问题;2001年01期
2 林金忠;中小企业也能实现规模经济[J];经济学家;2001年02期
3 栾辉,许瑞锋;发展我国产业规模经济的若干建议[J];税务研究;2001年02期
4 李占雷,步秀君;规模经济与企业经济规模选择[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荣朝和;关于铁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6 颜钱香;乡镇企业的新亮点——浅议乡镇规模企业的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1年05期
7 祝美群,卢凤君;资本运营 乡镇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捷径[J];中国乡镇企业;2001年07期
8 魏威;网络规模经济的限度[J];中国电子商务;2001年Z2期
9 具文;网络规模经济的限度[J];IT经理世界;2001年16期
10 张持;;反垄断与规模经济[J];宁波经济;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启湘;肖赞军;;流通企业的规模、规模经济与核心竞争力——兼论中国流通企业的规模化路径[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翔;;规模经济的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文启湘;肖赞军;;流通企业的规模、规模经济与核心竞争力——兼论中国流通企业的规模化路径[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史忠良;郭南芸;;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问题分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建明;原广;;长治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对策研究[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6 廖玉麟;;浅论规模经济的相对性与风险[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二○○四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王怀相;;中国铁路规模经济的经验研究[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8 吕明哲;李品媛;;规模经济与企业的利润损失[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许建忠;;翻译规模经济初探[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10 孙晓红;张巧珍;;反垄断与规模经济——从“有效竞争理论”看二者关系[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效端;规模、效率与并购[N];金融时报;2005年
2 文涛;规模经济不等于越大越好[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崔圢圢;体育范围经济 降低集合成本[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杜莉;走规模经济之路 加快西藏发展[N];西藏日报;2000年
5 陈晓莉;规模企业将成造纸行业中坚力量[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6 余鑫炎;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N];安徽日报;2004年
7 刘茂松;论需求创造与产业创新[N];湖南日报;2000年
8 方宏;好牌还需上规模[N];中国企业报;2000年
9 黄毅 宋建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文;民营经济成为行业巨人[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10 小贾;周铁规模经济拉出“长阳线”[N];宜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祝美群;乡镇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与培育竞争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2 李鹏;规模经济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3年
3 何元贵;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经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刘宗华;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常海庆;媒体规模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刘静华;养种规模发展反馈仿真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宏永;烟农种植规模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论反垄断法与规模经济[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丽红;非显著规模经济性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郭恺;市场规模与市场集中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杨琳艳;房地产公司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郭凌云;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黄爱社;中国保险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7 李彩云;农地效率与农户种植规模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冬;黑龙江省基础学校规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孙鑫;我国保险业规模经济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10 汤浒;交通与市场规模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66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36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