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德国与胶济铁路的修筑
本文关键词: 德国 胶济铁路 修筑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2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与当时将山东作为势力范围的德国密不可分。本文拟通过对胶济铁路的修筑背景、修筑过程及德国利用胶济铁路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问题进行探究,以揭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Jiaoji railway in modern Shandong province is inseparable from Germany at that time as a sphere of influence .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eal the change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by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Germany ' s economic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by using Jiaoji railway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F532.9;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邸文;;德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特征[J];历史教学;1984年10期
2 王斌;;德国在华殖民扩张与胶济铁路建设[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沛;徐倩倩;;港口、铁路与近代青岛城市变动:1898-1937[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2 李继华;魏淑丽;;《李大钊全集》注释本第一卷有关日本问题探究[J];北京党史;2011年06期
3 苏威;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规律初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于景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济南人力车夫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邵甬;辜元;;近代胶济铁路沿线小城镇特征解析——以坊子镇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2期
6 林吉玲;董建霞;;胶济铁路与济南商埠的兴起(1904——1937)[J];东岳论丛;2010年03期
7 张伟;;民国时期青岛市民的衣食住行习俗[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8 杨海洋;;德国制造业优势产生并保持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年01期
9 王斌;;从胶济铁路的修建看近代对华技术转移中的冲突与适应[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年03期
10 许永璋;有关工业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以青;;胶济铁路影响下的近代山东经济变迁[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鹏;战争与环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景莲;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研究(1912-1937)[D];山东大学;2011年
3 孙自俭;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高玉玲;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6年
5 徐丽娟;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的观念产出及其营销规划[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陈雳;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赵洪玮;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8 刘春玲;青岛近代市政建设研究(1898-1949)[D];吉林大学;2010年
9 黄华平;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周婷婷;20世纪上半期山东乡村互助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符号学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元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艳;青岛的金融业与近代化(1897-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孟玲洲;传统与变迁:工业化背景下的近代济南城市手工业(1901-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群群;近代济南工人阶层生活状况研究(1904-1937)[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小燕;抗战前胶济铁路沿线市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志民;近代青岛海洋渔业的变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刘培;1898年到1937年青岛体育发展情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李娜;北洋政府时期青岛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922-1929)[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袁小棠;青岛历史街区保护实践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程会;青岛住宅建筑色彩地域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化奎;论清末新政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全惠玲;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2期
3 程希庆;近代中国社会的鸦片为什么屡禁不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4 程小强;;文化传播、公共舆论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读札[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张学见;;交通体系与近代中国区域社会变动——胶济铁路与沿线烟草业的发展(1913—1937)[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丙仲;;1841~1860年美国归正教会在闽南地区的活动述评——读《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研究之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9年
2 左玉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N];人民日报;2002年
3 侯杰 林绪武;开拓研究新领域[N];人民日报;2003年
4 江沛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交通与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的关联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程伟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文化动因[N];文汇报;2009年
6 刘志琴;人文科学应有怎样的改革思路[N];北京日报;2001年
7 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N];北京日报;2003年
8 李红岩;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来龙去脉[N];北京日报;2004年
9 阎明;中国社会学“补课”之初[N];北京日报;2005年
10 赵匡为;新世纪中国民间信仰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传斌;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与近代中国社会(1835—1937)[D];苏州大学;2001年
2 赵利峰;晚清粤澳闱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毕牧;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朱文通;李大钊与近代中国社团[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华;汽车与近代中国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邢志华;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早期传播的文化背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伟健;福建新知群体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进(1895-1937)[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4 冯夏根;丁文江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国庆;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欣瑞;基督教与近代陕西社会[D];西北大学;2001年
7 许丹;艰难的起步——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原因初探[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杨惠兰;左宗棠的学术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9 李宁;近代中国的法治思想与政治秩序的互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沛骊;转型时期的选择——试论梁启超的文化认同[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47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54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