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南广高铁途经的桂粤区域城市旅游效率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贵广高铁 切入点:南广高铁 出处:《广西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高铁作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者对于高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从高铁和旅游的研究视角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高铁与旅游效率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经济效益评价理论、生产前沿面理论等相关内容为依据,借鉴国内外旅游效率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DEA模型的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旅游效率评价模型。基于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分析,对贵广与南广高铁途经的桂粤区域35个城市的旅游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高铁开通前后城市旅游效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旅游效率提升的策略,以对桂粤区域和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贵广与南广高铁的开通提高了桂粤区域中心地带、高铁沿线区域、少数边缘城市的可达性,而多数边缘城市可达性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高铁开通后,旅游综合效率有效的城市数量上升,但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利用旅游资源的水平较高,但仍存在资源的浪费。(3)高铁开通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的城市数量下降,但期间区域实现了对现有技术水平90%以上的有效利用。从规模上来看,旅游资源投入满足社会需求的城市数量提升,区域内89.8%的旅游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较高铁开通前提升6.5%。(4)贵广与南广高铁开通前后,桂粤区域城市旅游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都比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大。(5)高铁开通前,区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分布没有显著的规律特征,高铁开通后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不同城市旅游效率无效主要是由于各项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不足、依靠现有的投入规模无法满足增长的旅游需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引起。(6)高铁开通前,旅游综合效率最优的区域并非旅游交通可达性最高。高铁开通后,旅游效率最优的区域基本覆盖交通可达性最高的区域,而边缘地带并没有达到最优配置。(7)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最后从旅游交通、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服务体系、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提升桂粤区域和城市旅游效率的策略。
[Abstract]:High iron as a new way to travel,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scholars for the study of high-speed rail is also increasing. From the view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and tourism, research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high-speed railway and tourism efficiency combined less. Based on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economic evaluation theory. Related content production frontier theory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using the DEA model,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odel. The efficiency of city tourism tourism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tatic and dynamic evaluation of 35 city wide and Nanning Guangzhou high-speed rail through the Guangdong and Guangxi region the tourism efficienc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on the high-speed railway and city tourism efficiency,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ourism, to Guangdong and Guangxi regional and city touris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1) and Guiyang Guangzhou south Guangzhou high-speed rail improves the Guangdong and Guangxi Regional Center, high-speed rail along the edge of the city area, accessibility of minority, while the majority of edge city accessibility still ha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2) high speed railway, the number of city tourism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effectively increased, but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higher levels of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re is still a waste of resources. (3) high speed railway, the number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city fell, but during the reg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ive use of existing technical level above 90%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ale, tourism resources to meet social needs of the city to enhance the number of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89.8%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high speed railway 6.5%. (4)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yang Guangzhou and Nanning 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opened, Guangxi and Guangdong The scale of city tourism regions to influence the efficiency of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than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effect on the overall efficiency. (5) high speed railway, the regional city tourism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distribution has certain high speed railway. Different city tour is invalid efficiency mainly due to various factors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input and output, depending on the existing scale of investment cannot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tourism, caused by the lac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 (6) high speed railway, regional tourism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is not the optimal traffic accessibility is highest. High speed railway, tourism efficiency optimal region covering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the highest in the region, and the edge is not optimal configuration. (7)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finally from the tourist traffic,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urism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system, the Regional Tourism Associ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tourism efficiency of Guangxi and Guangdong regions and cities is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F53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年01期
2 李琛;对我国开展城市旅游的思考[J];天水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张广瑞;论首都城市旅游的发展(上)[J];首都经济;2000年10期
4 韩春阳,刘仁志;浅析大连城市旅游的发展空间[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5 秦学;我国城市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6 池雄标;政府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7 邹再进,田洪;论城市旅游[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京波,何佳梅;城市化对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马锐,魏鹏;小康社会与城市旅游[J];开发研究;2004年06期
10 徐华锋,方世敏;从文化的视点看长沙城市旅游开发[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子燕;;关于杭州发展城市休闲旅游的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燕婷;;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实力特征演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高莹;;城市旅游中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4 何佳梅;杨京波;;城市化与环城市旅游度假带互动关系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5 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研究及其实践意义[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郭程轩;刘运通;;休闲: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新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郑芳;王乃昂;;近几年国内城市旅游研究进展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杨猛;王蒙;;“旅游热”背景下的城市旅游标志设计之冷思考[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袁书琪;彭俊芳;贺伶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旅游开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焕友;罗小龙;苏勤;;从“天堂苏州”到“东方水城”——苏州的城市旅游转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 魏小安;对发展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袁忠(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美学博士、副教授);城市旅游的定位[N];南方日报;2005年
3 记者 段朝华 通讯员 曹芬娜;甬沈市民在对方城市旅游享受优惠[N];宁波日报;2006年
4 孙天胜;城市旅游的前世今生[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北京巅峰智业机构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许豫宏陈可 贾伟;从游客价值链看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构建策略(一)[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高玉健 罗红宝 林峰;城市旅游的整合与开发[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高素艳;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记者 王爽;“国际友好城市旅游联盟”成立[N];四川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鲁;首届国际友好城市旅游联盟大会在蓉召开[N];成都日报;2012年
10 蔡姬煌;杭州城市旅游的国际化战略构想[N];中国旅游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张兵;中国高铁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王旭科;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金准;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孙萍;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伍向阳;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翟笃俊;考虑决策偏好的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任腾;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率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8 张鹏;面向自贸区的保税区效力效率评价及突变演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雷西洋;网络结构决策单元效率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包寒蕊;基于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的油田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莉;贵广南广高铁途经的桂粤区域城市旅游效率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贾义婷;影响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制度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年
3 马乐;中日高铁项目竞争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春梅;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5 陈筱;城市旅游宣传中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李静;基于联合分析法下消费者对城市旅游品牌属性的偏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陈青松;城市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级别甄选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詹新惠;利益相关者:城市旅游目的地供—需协调认知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阿弩赛;老挝万象市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10 徐兴楠;朝阳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634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63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