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运输业价格与市场结构规制改革研究
本文选题:中国铁路运输业 切入点:自然垄断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按地区设置了铁路局并为其分配了局管内的铁路运输网络。为了适应运输网络分割化的局面,“政企合一”的铁道部实行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运输调度和收入清算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与基本的经济体制比较吻合,没有暴露出过多的问题和矛盾,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然而,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种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展现,并不断地积累和放大。由于铁路运输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产业,国家对铁路运输业实施了严格的价格规制、并限制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改革开放后,公路和民航运输业迅速崛起,打破了铁路运输业的垄断地位。在这种背景下,铁路运输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逐渐丧失、建设资金匮乏等。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铁路运输业难以发挥“先行产业”和“基础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反而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环节。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放松进入规制,引入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其他建设经营主体;对国家铁路(铁道部所有或控股)实施了“网运分离”和“主辅分离”形式的结构重组;放松价格规制,允许运输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实行浮动运输价格。然而,这些规制改革都是在“政企合一”框架下实行的表层、间断、补丁式改革,既没有树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也没有打破垄断、为引入市场机制创造条件。所以,规制改革也未能取得太多的成效。因此,对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价格与市场结构规制改革进行研究,为铁路运输业走出困境找到可行的路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通过分析铁路运输业技术经济属性,并结合我国铁路运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本文探究了铁路运输业规制改革的约束条件和目标。然后运用规制经济学、产业组织学等基本理论,求解出了相应的价格和市场结构规制改革方案。同时,本文也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规制改革效果与规制目标之间的背离进行了考察,找出了规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其中,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工具方法、思路架构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规制理论发展阶段中主要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第三章对我国铁路运输业规制改革的约束条件和目标进行了研究。这些约束条件主要包括铁路运输业的基本属性、我国铁路运输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在分析这些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规制改革目标方面,我国政府具有特殊的偏好:在追求经济性规制主要目标的同时,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目标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接下来的三章就是求解在这些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规制目标所要采取的政策和手段。 第四章对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价格规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自然垄断产业各种定价方式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从而为研究我国铁路运输业价格规制改革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铁路运输业价格规制改革的历程和现行的价格体系进行了梳理,并对价格规制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实证考察,对现行价格体系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我国铁路运输业价格规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1)规制价格的制定不能仅仅以成本为导向,而应该充分考虑需求因素,更大范围地实施差别定价,包括高峰负荷定价、反映需求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定价方式等;(2)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缺乏降低成本和提高内部效率激励的情况,实施既能保持原有信息结构和规制结构、又能提高激励强度的最高限价规制;在铁路运输能力较为充足或其他运输方式竞争激烈的运输线路,尤其适用这种规制政策;(3)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保护公共利益,对公益性较强的线路与运输服务,政府应当承担供给责任,实施特许竞标规制,为服务付费或对企业进行补贴。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市场结构重组问题。首先对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准入、退出规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市场准入规制的独特性问题。这个独特性是指:我国目前仍然处于资本短缺、人均资本存量较低的发展阶段,面对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铁道部缺乏提供足额运输服务所需要的资本,这也客观上要求打破垄断,引入新的企业进入铁路运输市场。其次对铁路运输业的市场结构规制改革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析。再次,对铁路运输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重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铁路运输业市场结构重组的路径及其规制政策:(1)市场结构重组应当采取政府强力推动和市场机制拉动的双重手段,一方面运用行政强制力对国家铁路进行结构重组,在短时间内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另一方面降低准入和退出壁垒,引入外部资本进入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形成有效率的市场结构;(2)实行不对称规制,扶持新进入者,使其早日具备与主导性企业开展有效竞争的能力;(3)实行激励性规制:对路网接入服务实施最高限价规制,提高路网企业的内部效率;对分割后形成的区域公司实行标尺竞争规制,降低企业的信息租金和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第六章对价格规制和市场准入规制的配套实施、规制制度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价格和结构规制的配套实施、价格规制在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定低于成本的价格并禁止市场退出只能作为竞争性业务领域的一种短期策略,而在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则可能提高社会福利。运输方式之间价格规制的协调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所以政府应当放松铁路运输业价格规制。其次,在体制机制环境方面,提出了在“政企分离”的基础上将铁道部的行业管理职能并入交通运输部,对规制目标进行平衡和优化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贡献或者说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分析经济性规制目标和铁路规制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运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业规制改革的目标函数:政府在追求经济性规制主要目标的同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目的,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目标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2)对我国铁路运输业价格规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深入地分析了现行价格规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详细、深入地对差别定价进行重点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既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又可以提高市场绩效的“二分法”:政府承担公益性服务责任,实行具有较高激励强度的特许竞标规制,为公益性服务“买单”或对企业进行补贴;为了使价格充分反映需求因素,实施更大范围的差别定价;为了给予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内部效率的激励,实行具有较高激励强度的最高限价规制。 (3)对我国铁路运输业市场结构规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规制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析。在对结构重组的目标和各种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提出了铁路运输业结构重组的路径和手段:政府强力推动+市场力量拉动,即运用政府强制力量对国家铁路进行结构重组,在短时间内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放松进入规制,引入新的企业,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有效率的市场结构。在“后重组时代”,本文也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行激励性接入定价以改变铁路运输业生产成本偏高和内部效率低下的局面;实行不对称规制,减少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对新进入者的影响,使新进入企业尽早具备与主导性企业开展有效竞争的能力;对分割后形成的区域公司实行标尺竞争规制,以降低企业的信息租金和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4)对价格与市场结构规制的配套实施进行了研究,认为二者的配套实施可以避免社会福利的恶化或者提高社会福利,国家应当放松铁路运输业的价格规制,对交通运输业实行同等程度的价格规制;在“政企分离”的基础上将铁道部的行业管理职能并入交通运输部,既可以树立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又可以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规制与发展政策;平衡和优化规制目标,避免规制目标之间的冲突给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带来危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32;F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维兴;建设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基本战略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李柏洲;朱晓霞;;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0期
3 黄慧;汪波;;市场结构的区域房地产业市场绩效[J];工业工程;2008年06期
4 高少丽;;山东省加工贸易SCP范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5期
5 谭立,刘建国,席保吉,曹可力,南志群;加入WTO对计量器具市场结构的影响[J];中国计量;2001年06期
6 孙通通;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产业组织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7 毛晔,李善波;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研究:1994~2003[J];建筑经济;2005年09期
8 李厚廷;;制度需求的制度变革动力效应[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永琴;王刚;;山西机械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1期
10 胡瑞娟;匡林;王晓东;;中国民航运输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泽生;;价格稳定性与国内石油税制选择——基于垂直市场结构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易成栋;勾婷;;房地产业产权结构、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以北京为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秀山;;市场结构重组与国家计划管理[A];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与发展[C];1991年
4 刘燕萍;;市场结构对城乡结合部征地与出让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王学军;;甘肃省零售业市场结构问题研究[A];“发展商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任乐毅;;2002年国内数据通信业务市场发展状况[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昌林;;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目标模式研究[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保启;周宁;;规范流通秩序与优化我国流通产业市场结构[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岳中刚;;FDI与我国零售业市场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柏红霞;许博;樊正球;王祥荣;王寿兵;;废水排污权交易市场结构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洪忠 李 昂;空间分布·市场结构·竞争力[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游子;实施市场份额管制 确保市场有效竞争[N];人民邮电;2008年
3 ;数码渠道的多元化融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武汉新兰德 余凯;不可忽视宏观因素[N];证券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宦璐;政策初显效 前2月车市销量增幅超10%[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日本纤研新闻社 提供 张晓华 编译;日本化纤市场结构发生改变[N];中国纺织报;2010年
7 周子农 韩文龙 张艳山;垄断竞争是比较好的市场结构[N];西部时报;2010年
8 丁建兵;全球石油版图悄然改变[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朱欢欢;健康理念产品:一块越来越大的蛋糕[N];中国工业报;2009年
10 滕印;业绩是永恒主题[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朗;结构重建与中国基础产业的规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华伟;我国铁路运输业价格与市场结构规制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刘庆印;我国锻压设备产业组织分析及重构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魏文军;中国银行业结构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童明光;我国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周小燕;经济转型中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姬便便;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李琳;中国银行业市场化与监管政策: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9 闫军印;信息产业市场结构的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刘良灿;农业企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楠林;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胡玉娟;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耿新;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郭军芳;中国彩电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刘革;信威公司SCDMA无线市话产品竞争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6 卢春燕;我国中小银行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郑亚伍;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雅蓉;外资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晓卉;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杨雪;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纵向研发合作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7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63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