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与提升路径设计
本文选题:资源配置 + 国际航运中心 ; 参考:《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是指该航运中心对航运资源在全球配置的效率和能力,其影响因素模型由航运生产要素状况、高端航运服务业及相关机构、航运市场发展水平和航运介入辅助因素这四个维度的因素构建而成。有必要从提高航运货物资源配置能力、航运服务资源配置能级、全球运力及相关资源配置力、航运政策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考虑提升上海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路径设计。
[Abstract]: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refers to the efficiency and ability of the shipping center to allocate shipping resources in the worl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the status of shipping production factors, the high-end shipping service industry and related institution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market and the auxiliary factors of shipping intervention are constructed.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shipping cargo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energy level of shipping service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global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d rel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route design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hanghai resource allocatio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is considered in the aspects of shipping policy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复旦大学;
【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hsz07002)
【分类号】:F5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连瞄准东北亚航运中心[J];水路运输文摘;2004年05期
2 张丽;发展临港产业集群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05期
3 ;疏浚振兴“主通道”——专家畅谈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水路运输文摘;2005年05期
4 杨兴洲;;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访广州港务局副局长杨练军[J];珠江水运;2010年06期
5 任慈杰;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初探[J];中国港口;1995年05期
6 陈涌;建设长江经济区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J];综合运输;1996年04期
7 丁晨曦;以港兴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J];大连干部学刊;2004年06期
8 狄乾斌,韩增林;从港城关系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年02期
9 孙宏;;打造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旗舰[J];中国港口;2005年12期
10 杨丽娟;杨莉;;软环境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港口经济;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2 林治华;;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与对策[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夏德仁;;融入东北经济发展 服务东北经济振兴 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4 孙云潭;袁淑秀;;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加快构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司玉琢;郭萍;;论东北亚航运中心与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法制建设[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青岛市生产力学会课题组;;青岛市构建万国码头研究报告[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7 雷海;;长江黄金水道、长江三角洲航运发展与加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8 周鑫扬;;发展深圳航运业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浅议[A];中国航海学会1997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7年
9 ;天津港将投资300亿元打造航运及物流中心[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10 邓珊;;浅谈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的构建与广西律师服务业的发展[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明;天津:在六方面争创一流[N];中国交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胡荣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渐入佳境[N];中国交通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志彦 见习记者 张小乐;从四大关键词看国务院《意见》[N];解放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杨联民 花善岱;上海梦:国际航运中心[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本报驻沪记者 赵虎;金融创新“领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N];中国水运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清敏 见习记者 马连鹏;专家学者论“国际航运中心”[N];大连日报;2005年
7 李志石;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N];中国贸易报;2009年
8 记者 欧阳亮;宁波:打造上海“两个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高超;上海大步走向国际航运中心[N];国际商报;2011年
10 徐剑华;国际航运中心应扬长避短求发展[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颖华;港航产业成长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刘爱民;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徐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5 王杰;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田炜;集装箱港口网络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焦新龙;港口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震东;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陈雪剑;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马怡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李兴春;天津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郭逸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代际划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荣伟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7 于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方加杰;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王子京;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辽宁省对外贸易促进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马钰雯;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15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81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