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与铁路运力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建设 + 铁路运力 ; 参考:《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33期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而铁路运力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当前中国各省份的城镇化水平以及铁路运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协调度分析法,对城镇化与铁路运力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检验。在此基础上,对适合我国相关省份的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a key link in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t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ntropy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railway capacity of provinces in China, and the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railway capacity is analyzed and tested by means of coordination degree analysis. On this basis,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suitable for relevant provinces of our country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日本模式的我国大城市圈铁路建设与区域开发路径创新研究(11YJA790136)
【分类号】:F299.21;F53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兵;王艳丽;董治;李林波;;高度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交通特征研究[J];城市交通;2011年02期
2 王祥骝,张雅琪;轨道运输与城市机能结合的新思维—TOD的规划概念[J];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05期
3 张曙光;;中国高速铁路与城市化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3期
4 马文钰;;加快城镇化进程形势下铁路运输发展方向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5 吴倩;;铁路枢纽参与大都市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03期
6 李亮;;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凌岚;张国华;曹云丽;;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规划调整的技术方法——以苏州市为例[J];城市交通;2007年01期
2 马振海;市域性轨道交通快速线对城市发展的作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01期
3 叶晨立;;TOD模式在福州市的应用浅析[J];福建建筑;2007年03期
4 李铭;李旭宏;吕慎;;基于城市TOD发展模式的客运换乘枢纽布局规划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5 孟庆南;;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年11期
6 王海洋;申鹏;刘启跃;郭俊;;列车在平直道和上坡道运行时轮轨间的粘着特性[J];机械工程材料;2013年05期
7 任伟强;陈艳艳;;公交导向发展模式促进城市“有机疏散”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年07期
8 薛生科;;中小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发展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04期
9 李冬梅;李文权;范东涛;;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群交通发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年05期
10 张博野;闫晨红;曾菊新;;“三铁”建设中的武汉城市圈空间效应[J];经济地理;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哲;陈胜;;浅析TOD模式在长沙市的应用[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2 顾新;伏海艳;;以TOD理论指导东莞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规划[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肖金成;黄征学;;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展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4 姚钟华;许云飞;汪建江;曹更永;寿奇晗;;如何进一步发挥浙江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第十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励雅;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申鹏;轮轨黏着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王成芳;广州轨道交通站区用地优化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武广高铁对长沙市内外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前骥;地铁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一曼;长春城市蔓延测度、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建平;城市铁路沿线地区的再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王敏洁;地铁站综合开发与城市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贺艳;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对其客流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锁平;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土地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刘罗军;公交导向的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成伟;城市大运量快速公交导向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郁俞;轨道交通与商业的联合开发及一体化设计初探[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援,韩皓;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形态演变关系分析——以东京道路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4期
2 谢晓农;北京城市铁路开行公交列车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8年03期
3 ;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若干问题的思考[J];交通标准化;2009年10期
4 杨励雅;邵春福;;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5 陈春生;吴群琪;;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王梦恕;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J];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7 李妍;徐光辉;王哲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年10期
8 华允璋;城市铁路建设是当务之急——关于上海城市铁路建设的设想和建议[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8年03期
9 赵非;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话说高速铁路之三[J];铁道知识;1999年06期
10 徐东云;张雷;刘紫玉;;交通运输与城市发育的关系[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罗仁坚;[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平 ,方芳;煤运吃紧暴露铁路运力不足[J];交通与运输;2004年03期
2 屈平,方芳;煤运吃紧暴露铁路运力不足[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年01期
3 周和平;;2011年化肥用煤铁路运力配置大幅增加[J];大氮肥;2011年01期
4 聂书岭;中哈达成扩大铁路运力的协议[J];中亚信息;2003年10期
5 逯建勋;浅谈我国铁路运力紧张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05期
6 姜洁,李锡钢;对提速后青岛地区铁路运力布局的初步设想[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S1期
7 ;“八五”交通运输建设重点是增强铁路运力[J];铁道建筑;1991年07期
8 谭耀圣;火车票为什么难买[J];交通世界;1994年06期
9 木子林;;重构煤炭市场体系 筹建中国煤炭交易中心[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年02期
10 王雪;;哈萨克斯坦铁路运力推介会在乌鲁木齐举行[J];大陆桥视野;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长群;;铁路运力优化配置及营销决策的研究[A];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成立30周年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工程全面竣工投产TMIS工程建设论文专辑(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梅文;煤炭铁路运力配置增幅降至新低[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首席记者 张苓;钢铁行业用煤仍为铁路运力配置重点[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王秀强;铁路运力改革 应该与煤炭改革同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4 本报特邀撰稿人 钞玉科;铁路运力“卡脖子” 煤炭市场化“打折”[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分析师 李廷;铁路运力计划分配尚不应完全取消[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李阳丹;煤炭运力瓶颈两年内难解[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 李廷;铁路运力分配尚不能完全取消[N];中国电力报;2012年
8 王佑;发改委:4月底前不安排铁路运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经纬;省经委多项措施缓解煤炭铁路运力紧张矛盾[N];安徽经济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凌;铁路运力增加8.7万人次[N];贵阳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国;中国铁路运力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8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07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