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高速铁路对湖南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1 10:33

  本文选题:高速铁路 + 城市群 ; 参考:《人文地理》2014年02期


【摘要】: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阶段与预期2030年的湖南城市群综合铁路网数据为基础,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常可达性3个度量指标,比较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湖南城市群城际间8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城际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全面提升湖南区域可达性水平,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尽管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湖南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分为两个层级,各城市在新的交通格局下应抓住机遇,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reachability, based on the data of Hunan urban agglomeration comprehensive railway network in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expected year 2030, the weighted average travel time, economic potential and daily reachability are selec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ed railway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8 cities between cities in Huna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speed railway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space-time distance between cities, promote the level of regional accessibility in Hun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equalization spatial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high-speed railway will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multi-center spatial structure,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the level of urban accessibility in Huna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and each city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under the new traffic pattern.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oad that accords with oneself characteristic.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1YBA038) 衡阳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11A26) 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分类号】:F532;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丹;张京祥;;高速铁路影响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2 李平华,陆玉麒;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3 孟德友;陆玉麒;;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4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5 吴威;曹有挥;梁双波;曹卫东;;中国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6 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7 苏文俊;施海涛;王新军;;京沪高铁对鲁西南沿线主要城市的影响[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缉宪;;高速铁路影响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机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06期

9 王丽;曹有挥;姚士谋;;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述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10 吴康;方创琳;赵渺希;陈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影响下的跨城流动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双燕;钟业喜;;基于GIS的城市公园可达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2 黄岚;张敏;周清;;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与镇江城市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3 贺晓辉;安慧君;于靖裔;翟守敬;柳振龙;;城市绿地景观可达性分析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1期

4 王英杰;魏庆朝;杨勉;;基于分形理论的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可达性等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钟业喜;蒋梅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可达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钟业喜;刘影;赖格英;;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钟业喜;余双燕;;南昌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单良;武少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辽宁省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姜松;;高铁时代到来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动力——以京沪高铁开通对旅游业发展带动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冉令辉;程承旗;喻新;;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市小区交通可达性评价——以厦门市为例[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秀利;;长三角核心区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重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顾乾鹏;尹海伟;;无锡市中心城街道公园可达性与满意度分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姚秀利;;快速交通引导下的区域城镇空间组织[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玮;洪亮平;段丙庆;;低碳愿景下街区交通与用地功能整合设计——以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伟;刘博敏;;城市道路交叉口地区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以南京珠江路与太平北路交叉口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维;尹海伟;贺卫东;;南京城市公园可达性与利用率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新军;敬东;;上海郊区大型住宅区建设与轨道交通网络和重点城镇建设的互动性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宫媛;师武军;郑向阳;张丽梅;;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协调途径探讨——北美城市群经验及对环渤海城市群的启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李勇;李磊;赵猛;;基于GIS的青岛市可达性分析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格局影响研究——以环胶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宫媛;师武军;郑向阳;张丽梅;;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协调途径探讨——北美城市群经验及对环渤海城市群的启示[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俊;城市火灾消防规划支持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杨少辉;城市交通系统演变进程机理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

7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阳;基于生活成本调整的真实产出和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适宜规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庆日;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杨凯;平原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城市化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薛静;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祝玲丽;公路交通对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瑞;基于用地区位分析的停车需求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玲;西安市行政小区边界道路交通拥堵的评价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沈艳梅;非方形小区对城市方格网络交通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振芳;森林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何艳;高速铁路对沿线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俊冬;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全玉婷;社区休闲体育设施可达性与城市居民参与度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阳;孙海林;李学伟;;客运专线运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周干峙;高密集连绵网络状大都市地区的新形态——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结构[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3 罗震东;张京祥;;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长江三角洲演化特征与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4 周一星;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城市规划;1986年03期

5 叶玉瑶,张虹鸥,罗晓云,李斌;中外城镇群体空间研究进展与评述[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6 王昊;龙慧;;试论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7 周文竹;阳建强;;交通导向的城际铁路站场地区空间发展机制[J];城市规划;2010年11期

8 杨涛;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心理分析[J];城市问题;1989年03期

9 杨涛;王琳;;城市居民出行选择决策心理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1993年02期

10 谢守红,宁越敏;中国大城市发展和都市区的形成[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耿磊;罗震东;;制造业集群视角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演化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洪涛;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萍;“以通为导”和“以导为通”:我国中小城市高速铁路客站设计的发展方向[D];天津大学;2007年

3 翟宁;我国高速铁路交通枢纽空间层次划分及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伍业春;武广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张萃;高速铁路对城镇体系发展影响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罗平;绵成乐城际客运专线区域经济效应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德友;陆玉麒;;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2 贾利斋;李卫东;;我国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0年19期

3 沈志云;高速铁路建设必须“九五”起步[J];中国铁路;1996年08期

4 权忠光;;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中的投融资问题[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5 周剑新;;谁将赴“高铁”盛宴[J];今日工程机械;2006年06期

6 ;美国道维施DALWORTH乳化沥青设备助力高速铁路建设[J];路基工程;2008年01期

7 ;会展信息[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年11期

8 崔文静;;高铁架起“黄金通道”[J];电气时代;2010年04期

9 牛建青;张红伟;;浅谈高速铁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企业管理;2010年12期

10 葛瑞钧;;中兴监控与高速铁路共同启程[J];铁路技术创新;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缉宪;徐江;;中国高铁对城市的影响:谁享受了改善的可达性[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玲;;高铁技能人才培训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A];《河南铁道》2011年第6期[C];2011年

3 国林;;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步伐 实现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程庆国;卢肇钧;周镜;;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促进综合运输发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孟德友;范况生;高超;;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游经元;;高速铁路融资结构分析模型研究[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7 汤小橹;金晓斌;沈春竹;沈秀峰;周寅康;;高速铁路建设土地破坏特征与防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窦洪桥;金晓斌;汤小橹;周寅康;;高速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定额指标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封殿波;韩雪培;;京沪高铁对济南可达性的影响[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冠军;张志刚;;高速铁路运营监测内容与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慧;高铁:在争议中掀开中国高速发展新一页[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李良苏 单联香;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拼搏奉献的人们[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高柱 通讯员 陈兴鹏;赵智:勇于担当中国高铁建设的“科技先锋”[N];工人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柏玲;有飞机,为何还要发展铁路[N];文汇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克然 通讯员 谢华;高速铁路建设 促压路机行业升级[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早报记者 陈良飞 实习生 彭鹏;高铁之路[N];东方早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吴霞;4条高铁高速对接海西[N];江西日报;2009年

8 李有林 高锋;只争朝夕战南广[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曾航;希望中国成为加州高铁的主要投资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吕立勤;高铁要建好更要管好[N];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秋宝;论枢纽型城市铁路网络形态的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洪武;中国铁路产融资本融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孙玉升;中国铁路产业激励性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杨砚峰;我国铁路融资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万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王伟;铁路网抗毁性分析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郑亚晶;铁路路网能力可靠性、能力适应性及抗毁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勉;区域铁路网可达性模型研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李军;城市群轨道交通方式划分非集计模型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吴晓娟;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筹资渠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建国;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萧健澄;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投融资现状及模式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史倩;高速铁路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7 田雅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8 孙长杰;PPP模式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陆汉光;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中外方质量代表的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蒋飞翔;西北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对其交通运输市场的影响及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7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087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