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3 09:48
【摘要】:经济联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摩擦和趋同现象,而运输联系通过各类运输方式的有效承载,可以降低这一空间差异、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作为实现运输联系的唯一方式,区际交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序参量。文章基于耦合与耦合度的基本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区际交通耦合系统。围绕经济与交通两大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欧盟为例,实现对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发展过程的定量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在泛欧交通网的作用下,欧盟经济及其交通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协调程度在逐年提高。积极的交通政策,不仅使区域经济联系与运输联系更加紧密,还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之间乃至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Abstract]: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sufficiency of economic connection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friction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regions du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port connection can reduc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s through the effective bearing of various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A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ransportation connection, inter-regional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rder paramet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coupling and coupling degre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egional economic-interregional transportation coupling system. Based on the two subsystems of economy and transportation,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aking the European Union as an example,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process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inter-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s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an-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 the degree of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EU economy and its transpor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positive traffic policy not only makes the 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 and the transportation link closer, but also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region and the region, between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inter-reg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even among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F127;F572.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2 樊治平;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系统工程;1994年01期

3 肖主安;陆根法;;欧盟可持续交通政策概述[J];环境保护;2005年13期

4 金凤君;;运输联系与经济联系共存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1993年01期

5 吴建楠;曹有挥;姚士谋;梁双波;;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10期

6 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7 何小洲;张伶俐;邓正华;;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以重庆市物流产业发展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8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9 江红莉;何建敏;;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J];软科学;2010年03期

10 刘彦平;欧盟交通运输政策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欧盟交通运输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郑林昌;张雷;程晓凌;;人地系统视角下的交通运输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钟贤;刘邵权;苏春江;;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5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6 刘兰娟;董万好;;基于VAR模型的民航运输业与GDP关系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7 张聪;但文红;;高速公路与重庆“一圈两翼”构建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8 慕长春,何兆益;道路养护改建项目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何兆益,邓学钧;路面养护改建项目优先排序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10 杨前进;徐建军;张述林;;重庆璧山县与周边区域旅游互动联合开发探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A New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Based on Preference and 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ing Model[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2 宋光兴;杨槐;;多属性决策研究综述[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群元;喻定权;;城市群的协调机理与协调模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4 石正方;;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为例[A];2007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论文集[C];2007年

5 李艳丽;王晓玲;魏芳;许震;周傲英;;QSWS:一种基于QoS的Web服务组织[A];第二十五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6 蒋超楠;孔维一;刘源楮;;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永文;陈安;张宏;龚大春;;宜昌市沮漳河流域当阳段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8 梁琦;吴俊;;财政转移与产业集聚[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9 张宇;;空间经济视角下的外资依赖与中国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10 金祥荣;陶永亮;朱希伟;;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邱涛;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帆;中国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明辉;腹地型港口物流系统节点设施规划布局与运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吴迪;公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关系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徐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张荣;交互式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静;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传涛;我国交通运输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瑞璇;公路交通运输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郝秋霞;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薛双喜;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飞;国土空间功能分异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昆峰;陕西省高速集团品牌建设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董莹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天悦;试论交通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助推作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金山,宋建民,关柯;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5期

2 樊纲;论“基础瓶颈”[J];财经科学;1990年05期

3 刘立峰;投资结构评析──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投资比例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03期

4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5 陈祖海;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再认识[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6 李泊溪,刘德顺;中国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1995年02期

7 王辰;基础产业瓶颈:体制与非体制成因的系统考察[J];管理世界;1995年03期

8 宋红丽;薛惠锋;张哲;李献峰;;经济—环境系统影响因子耦合度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缪仕国;蔡笑;;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其他部门投资影响效应[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10 李正欢;论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特征与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乃济;;浅谈价格杠杆在区域经济中的运用[J];价格月刊;1987年12期

2 唐立久;我国区域经济混乱成因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1期

3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4期

4 ;我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3年06期

5 王寿春,李训茂;区域经济:整合状态中的增长与协调发展[J];北方论丛;1997年01期

6 李建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4期

7 张岩,张人广;区域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研究及实证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杨秋宝;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0年: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9 朱栋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审视[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刘玉杰,宛利,王力;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琪;张越;;互联网因素对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许开峰;宝泉岭局市联手 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路[N];北大荒日报;2011年

2 记者 左文辉;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N];宁波日报;2005年

3 严娜;区域经济之魂[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通讯员 田智;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沙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哈密地区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回顾[N];哈密报(汉);2008年

6 CUBN记者 陈文喜;生态经济黄三角试行区域经济新路径[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心平;南中心:区域经济的增长极[N];乐山日报;2009年

8 记者 韩浩 章梅 实习生 洪毅彬 蒲亮 通讯员 关雨;湛江构建区域经济最佳结合点[N];南方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pだ,

本文编号:2219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219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