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我国高铁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5 07:19
【摘要】: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短短若干年时间,我国高铁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高铁是一项标准高、技术新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技术进步带动了自身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从技术学习者转变为技术转让者,对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借鉴作用。 本文以我国高铁产业技术进步效应为主题,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我国高铁产业的发展及技术进步,得出高铁之所以成为各种高新技术的载体,促进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是技术进步及国家技术政策支持的结果。其次,将高铁产业的技术进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扩散。在分析各个阶段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得出高铁技术进步产生的效应。最后进行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 本文的结论为,在高速铁路的建设和普及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技术进步效应,分别是直接效应,协同整合效应,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直接效应即促进了技术能力的发展,为以后技术创新及扩散,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协同整合效应,一方面模糊了系统边界,充分整合了行业资源,另一方面吸引了创新性人才,提高了人力资本;规模效应使得高铁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有利于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缓解运能紧张局面。溢出效应降低了技术引进的成本,带动了铁路及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促进民航、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进行技术进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高铁技术进步效应,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先进管理办法的引进;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模式;推动中国高铁产业出口;建立技术进步动力机制。
[Abstract]: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Railway Network Plan in 2004, the high-speed railway industry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a short period of year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formed a technical system of high-speed railway with advanced level in the world. High speed rail is a new and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with high standard and new technology. Its technical progress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itself and related industries, and has made our country change from technology learner to technology transferer,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high-tech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technical progress effect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industry,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from two angl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First of all,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industr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ason why high-speed rail becomes the carrier of various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motes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is the resul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echnical policy support of the state. Secondly,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high-speed railway industry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iffus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each stage, the effect of high-iron technology progress is obtained. Finally, case stud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there are stro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s, which are direct effect, synergistic integration effect, scale effect and spillover effect respectively. Direct effect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capabilit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the enhanc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he synergetic integration effect, on the one hand, blurred the system boundary, fully integrated the industry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it attracts innovative talents and raises human capital, and the scale effect makes the popularization rate of high-speed railway increase continuously,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Spillover effects reduce the cost of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driv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railway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other transport modes, such as civil aviation, highways, and so on, improve their service level, and optimize the transport structure. Fin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 of high-speed rai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to perfect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l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export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industry; and to establish a dynamic mechanism f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技术进步[J];上海工业;2003年07期

2 王力菲;运输企业加大科技含量和技术进步的途径[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年01期

3 ;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进步创新奖颁奖盛典将于6月在沪举行[J];汽车与配件;2010年03期

4 沈晓丹;技术进步的战略抉择及其它[J];机械工程;1985年04期

5 邓志勇 ,夏崇汉 ,凌然;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J];机械工程;1985年05期

6 黄有丰;依靠技术进步 改造地方水泥企业[J];中国建材;1985年12期

7 肖绍统;浅谈技术进步[J];施工技术;1987年04期

8 刘宇元 ,李冀翔;从一个企业的振兴看技术进步的威力[J];中国建材;1991年11期

9 耿鑫明;;技术进步项目浅论[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1年04期

10 耿鑫明;;技术进步项目浅论[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4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7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宗胜;顾颉;;技术进步与劳动密集技术的选择[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10 张建华;;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记者 冯颖斌;加快技术进步 促进经济转型[N];广东科技报;2005年

8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9 曲池;中关村技术闯天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10 王军(作者单位:太化化工厂);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动力[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雪莲;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3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师耀武;对外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立委;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互推效应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44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244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