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客运专线诱增客运量的预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8-10-29 10:49
【摘要】:诱增客运量是预测客运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成果尚不系统,很难满足客运专线诱增客运量预测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目前诱增客运量预测广泛使用的重力模型和生长曲线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力模型改进方法,使其适合客运专线诱增客运量的预测,并构建诱增客运量预测的综合模型。
[Abstract]:The induced passenger volum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ssenger volume prediction.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re not systematic, and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mand of passenger line passenger volume predi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gravity model and growth curve model,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passenger volume prediction at present, and their application scope. On the basis of this, an improved method of gravity model is put forward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passenger line passenger volume prediction. 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passenger volume predicti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6827)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G12A10)
【分类号】:U293.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晖,申少君;诱增交通量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2 王兵,董志宏,曹中杰;诱增交通量理论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王伟;万宗祥;王战国;;公路交通量预测的生长曲线模型及参数研究[J];华东公路;2005年06期

4 张兰;彭国雄;;重力模型标定方法的分析及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1期

5 岑敏;林航飞;杨超;;公路诱增交通量预测方法综述[J];上海公路;2006年03期

6 丁柏群;瞿炳华;;城市新建道路诱增交通量建模研究[J];森林工程;2006年04期

7 何宇强;毛保华;陈团生;杨静;;高速客运专线客流分担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音;;浅析如何运用交通量预测模型为道路安全服务[J];安防科技;2009年06期

2 张力;贾俊芳;;旅客出行广义费用及客运产品分担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史建港;陈艳艳;任福田;;奥运中心场馆区域行人交通分布预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姚丽亚;关宏志;;基于目的地魅力度的出行生成/分布联合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5 关宏志;浦亮;;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有限理性交通选择行为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6 王振报;韩东;陈艳艳;;大城市公交枢纽布局规划实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7 张志平,杨建国;基于Arc GIS的交通规划信息系统实践[J];测绘科学;2005年01期

8 曾小林;焦海贤;黄婷;;重庆市农村客运发展战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朱顺应,王红,朱真才;非完全信息条件下交通分布预测时间(距离)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杨龙海,章锡俏,安实;高速公路诱增交通量经济预测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恒;郭伟;;机场客运交通预测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彭辉;李明捷;;引入心理变量的旅客中长距离出行方式选择模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李先友;;农村居民出行服务系统建设探讨——以江苏省农村居民出行服务系统建设为例[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董晓婷;王卓;董宏辉;贾利民;秦勇;;和谐发展—防治交通突发事件的战略选择[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荣博;苏云龙;;地震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及需求预测方法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任伟强;陈艳艳;罗铭;;轨道交通TOD发展模式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铭;陈艳艳;刘小明;;基于时间价值的可达性分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胡文君;许欢;;基于网络认知水平的多用户交通分配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天东;;Research on IO Matrix Estimation Model of Local Network[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学辉;孙fg;;高速公路收费和清分的动态算法的实现[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爽;快速客运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蕊;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出行方式分担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7 李彦来;物流网络结构复杂性及优化设计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齐一鸣;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协调规划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雷磊;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出行需求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晶;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善智;基于时间窗口的高速公路交通分析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合作竞争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卿焱景;城市地铁建设期间交通需求预测[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明杰;青州市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王谱;基于出行行为的择路演化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丁茜;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梁立;长大客运专线客运量调查与预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欣;乡镇道路网的问题与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苗晓燕;基于广义费用的高速铁路客流吸引范围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樊永强;城乡客运站一体化布局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艺;陈菡;;重力模型法在居民出行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李军;成长曲线的最优拟合、检验及应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王晖,申少君;诱增交通量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4 邹文杰;孙静怡;胡立伟;杨利敏;;在公交客流分布预测中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及其应用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2期

5 周扬军;赵晓华;李涛;;重力模型应用方法与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25期

6 殷祚云;Logistic曲线拟合方法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年01期

7 李岩,沈微,张显悦;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公路客运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森林工程;2004年04期

8 万昌秀,梁中宇;逻辑斯谛曲线的一种拟合方法[J];生态学报;1983年03期

9 张树建;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构成与增长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00年02期

10 李群仁,曾会欣,张力;京沪走廊各种运输方式的社会成本[J];中国铁路;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伟;关于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红发;秦沈客运专线填石路堤施工[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3期

2 沈东升;秦沈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1年05期

3 ;秦沈客运专线提速试验成功[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3年02期

4 刘广英;巨城地堑对石太客运专线线路方案的影响[J];铁道勘察;2004年06期

5 孙春荣;胡恩华;;浅论基于安全网络信息平台的客运专线综合监控系统[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年06期

6 陈春阳;孙海林;李学伟;;客运专线运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7 徐瑞华;邹晓磊;;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8 南天;;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监理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6期

9 周斌;;客运专线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2006年06期

10 邓立红;王慈光;;客运专线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峰;魏庆朝;时瑾;;高速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及应用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谢静高;石锐华;;客运专线列控系统技术方案的探讨[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韩驹;;客运专线追踪列车间隔时分计算方法的初步探讨[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超;;浅谈客运专线如何开行“夕发朝至”列车[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建设;马彦启;;武广客运专线施工质量控制特点[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纪纲;;客运专线分区所设置形式比较[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钱征宇;;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工程技术的新进展[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马坤;;客运专线投入使用后既有线运输组织探讨[A];《河南铁道》2011年第1期[C];2011年

9 孙璐;李耀雄;;铁路客运专线基础工程(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10 朱长青;;客运专线枢纽中心站的分层立体布置图形的研究[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中庸 通讯员 黄启钊;中建铁路公司哈大客运专线建设连创佳绩[N];人民铁道;2008年

2 通讯员 周力图 记者 李巍;石太客运专线动车组4月1日开行[N];河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齐作权 本报通讯员 樊康屹;“和谐”动车:开往新时代[N];山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吕禹;真干真抓真办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N];绍兴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爱平;南北再添新通道[N];人民铁道;2009年

6 马进 杨文忠 李永娟 田强;长龙出太行 三晋加速度[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黄颖;2013年 成都到西安仅需2小时[N];成都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吴腊梅;服务哈大客运专线的日日夜夜[N];人民铁道;2009年

9 本报记者 唐茹 本报特约记者 牛长玲;纵横三秦腾“四龙”[N];人民铁道;2009年

10 高云杰;晋陕牵手辟通途[N];人民铁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合理分工及协调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余泽西;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陶思宇;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设计与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谢小淞;客运专线调度指挥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石雨;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的策略、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刘万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何宇强;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王南;高速客运站设置的系统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金守华;无碴轨道设计理论与工艺装备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孙全欣;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周旭;基于Vague集的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比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孙加林;秦沈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线型分析和动力响应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杜连涛;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方案可拓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雷位冰;秦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董二通;铁路枢纽中客运专线客运站的布局及站型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伍林;秦沈客运专线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的施工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武俊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夏阳;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王慧妮;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董守清;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设置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7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297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