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飞行员流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10:32
【摘要】: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航改革的深入,民航运输业的垄断状况正在逐步被打破。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但是我国民航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普遍落后,其中飞行员短缺基于种种原因,已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 自2003年民航局批准成立鹰联、春秋和奥凯等民营航空公司以来,飞行员辞职、跳槽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飞行员辞职、“跳槽”从其原因和后果看,实质上是在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垄断被打破后,伴随着非国有经济主体与国有经济主体争夺稀缺资源的激烈竞争而必然出现的问题。 民航是公共交通运输部门,随着民航发展进一步提速,民航发展与飞行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矛盾,人员无序流动,作为航空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飞行员,势必严重影响公共运输安全,制约我国民航的发展。同样,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飞行队伍也是航空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飞行员的流动是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的飞行员培养体制与欧美等国家完全不同。国外的飞行培训,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各航空公司可以从社会上获得大量拥有丰富飞行经历的成熟飞行员,因此在国外还缺乏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对飞行员流动进行研究的课题。而我国由于飞行员培养的高投入,飞行员的培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是计划招生、委托培养、指令性分配。所以,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民航飞行员的获得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基本上是航空公司全资的“订单式”培养方式,飞行员是国有资产。 飞行人员流动必须合理有序进行,实现完全自由流动在目前看来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构建我国民航飞行员流动的新模式。 本文从人力资源相关理论入手,然后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分析飞行员流动的原因;其次,以华东地区民航为例,分析飞行员流动的现状、特点,指出流动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影响,说明规范飞行员流动的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规范飞行员流动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62
本文编号:2594915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林红;;中国航线运输飞行员的素质设定与培养模式选择[J];中国民用航空;2006年10期
2 何川;中国远洋高级船员流失问题[J];人才开发;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594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59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