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交涉问题研究(1905-1931)

发布时间:2020-04-13 06:40
【摘要】: 1905年,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取代了俄国在中国南满的地位。他不仅攫取了长春至旅顺口之间的铁路,而且还索取了大量额外权益。铁路被日本帝国主义视为侵略的急先锋。所以,日本利用在满蒙的“特殊权益”不断争夺中国东北的铁路权。与此同时,中国自建铁路也悄然兴起,但遭到日本的无理抗议和干涉。日本狡称所建路线为南满铁路“平行线”,有碍日本的“条约权利”。于是,中日之间就南满铁路“平行线”问题展开了错综复杂、旷日持久的交涉。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束语三部分构成。 绪论主要阐述了笔者选取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交涉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动态。他对于正确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持国家领土完整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正文共分四章,其内容如下: 第一章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问题的出现。首先南满铁路被日本占有,东北路权成为列强争夺焦点;与此同时,东北地方自建铁路兴起。中日之间的铁路交涉引发南满铁路“平行线”问题的出现。 第二章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问题的交涉。日本通过“平行线”问题挑起中日之间的铁路交涉。包括中日新法路交涉;中日锦瑷路交涉;打通线、奉海线、吉海线的交涉。日本企图通过所谓的满铁“平行线”条款阻止东北当局修筑铁路。 第三章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交涉的评析。首先笔者从学理分析有关“平行线”条约的名称如何被曲解;其次从法理分析条约如何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最后笔者揭露日本企图通过“平行线”一说扩大满蒙的铁路权益,最终独霸东北的野心。 第四章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交涉的历史思考。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交涉不仅扼制了日本侵占东北铁路的进程;而且中日南满铁路“平行线”交涉也反映了弱国外交的被动性;同时交涉为现实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结束语主要阐明了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强大的国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历史事实证明:只有强大的、独立主权国家才能保护民族利益及国家安全。 由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文章尚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3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陵合;论甲午前借债筑路的开启及其困境——兼评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2 陈九如;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马陵合;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孙自俭;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宋建设;日本大陆政策、俄国远东政策与中国东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泽昊;;徐世昌与清末东北文化教育改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田启波,严一;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王玉j;评实践核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赵家祥;知识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虞和平;;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马德才;;格老秀斯及其对国际法的贡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李占才;;铁路与近代中国民俗的嬗变[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4 虞和平;;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5 李兆祥;;晚清以总理衙门为主轴的外交体制形态研究[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青山治世;;晚清关于增设驻南洋领事的争论——兼论近代国际法、领事裁判权、不平等条约体制[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贾小叶;;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国文;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澜;伍德罗·威尔逊社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殷书良;论执政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D];外交学院;2003年

8 陈曦;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s,

本文编号:2625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25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