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国际陆港与海港联动发展研究
【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2.1 近距离国际陆港际陆港际陆港一般位于内陆地区的经济中港对货流的吸引范围向内陆地区延运到陆港进行换装,组成大批量货货主直接将货物运到海港成本低。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杉,伊亨云;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论研究——论成渝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席平;变内地城市为支线陆港[J];中国储运;2005年05期
3 陈双喜,田芯;我国保税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区的比较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董维忠;区港联动试点在我国八个港口城市全面展开[J];中国港口;2004年09期
5 吕顺坚;;我国无水港的发展及缺陷[J];中国港口;2007年09期
6 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经济师;2002年02期
7 赵静;;试析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8 冯学丽;;建设无水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J];经营与管理;2008年11期
9 王薇;何小明;;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拓展港口腹地[J];集装箱化;2006年07期
10 赵光辉;;论组织资源的整合[J];科技与经济;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社苗;陆港枢纽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志伟;我国内陆无水港发展模式及竞争力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王红卫;“无水港”建设及离散选择理论在选址中的应用[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文海旭;基于集群理论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D];武汉大学;2005年
4 冯海锋;区域经济差距的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5 郭保春;集装箱多式联运内陆环节优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张丽丽;国际航运中心与内陆港互动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靳亚杰;基尔霍夫定律在交通枢纽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陈岳;现代陆港物流园区形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谭卡;广州港的无水港群选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章军航;国际陆港物流系统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0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3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