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19:15
【摘要】:“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它不仅揭示了港口和城市互动发展的过程,也揭示了港口与城市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这是港城互动发展演变的普遍机理。城市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港口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难得的自然资源,是促进城市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港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达到港城协调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正确的认识港城互动的规律对于促进宁波市和宁波港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借助前人研究港城互动规律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的分析了宁波港城关系在经济和空间方面的演变过程。对宁波港口规模与城市发展规模协调和港口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港口和城市的经济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宁波港城经济互动的相关系数;以及预测了宁波市“十二五”港口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主要指标。分析宁波城市与港口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和动力机制,对宁波港城空间通过宁波市多时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城市各组团(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多时相用地信息,以期对宁波港对宁波市空间布局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根据宁波实际情况,提出港城互动的具体调控措施,以期为宁波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图文】:

清朝时期,宁波,老城区,位图


28图4.1 清朝时期宁波老城区位图资料来源:《宁波市志》中嘉靖《宁波府志》鄞县境图4.1.2“飞地式”生长阶段1974 年,为了满足城市对港口物流的需要,镇海港开始兴建。随着镇海石油化工总厂和发电厂的落成,镇海逐步成为了宁波的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城市的空间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外拓。此时,宁波已经形成了“一心一组团”的空间形态。4.1.3 组团相向生长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远洋贸易的得到大力发展,镇海港已不能满足宁波经济发展的要求。1984 年,北仑区成立,国务院批准在北仑设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开了北仑乃至宁波开放开发的序幕。随后,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建立使北仑成为中国建区最早、开发程度最大、运作机制最活、政策最优的特殊对外开放区之一。北仑区在港口经济的带动下,城市的空间以开发区的形式不断拓展。镇海在发展港口的同时,城市空间也不断的向中心城区和北仑方向发展

布局图,宁波,布局图


30图4.2 宝庆时期宁波城乡布局图资料来源:《宁波市志》中宝庆《四明志》鄞县境图鸦片战争后,,宁波经济由传统的手工业、农业和渔业想近代工业转变,蚕丝和茶叶成为港口进出口的主要物品,港口贸易得到发展。城市空间自然的跨过奉化江和余姚江,向江北和江东拓展。宁波的老城随之被分成海曙、江东和江北,但由于老城范围所限,城市空间扩展并不明显。很长时间内,城市空间都是沿甬江、奉化江、姚江线状延伸(见图 4.3)。图4.3 民国时期宁波街道图资?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52;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巨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02期

2 吴传钩,高小真;海港城市的成长模式[J];地理研究;1989年04期

3 梁双波;曹有挥;吴威;曹卫东;苑惠丽;李传武;;全球化背景下的南京港城关联发展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4 李加林;朱晓华;张殿发;;群组型港口城市用地时空扩展特征及外部形态演变——以宁波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2期

5 李增军;港口对所在城市及腹地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J];港口经济;2002年02期

6 刘秉镰;港城关系机理分析[J];港口经济;2002年03期

7 王晓萍;;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对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J];港口经济;2008年08期

8 龚耀军;提升宁波港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J];中国港口;2005年03期

9 宋欣茹;于晓霞;;庄河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海洋信息;2007年02期

10 常冬铭;孙晓明;李丽萍;;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关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军;辽宁省沿海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规律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来华英;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秀敏;港城关系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丹阳;大连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徐冬平;水资源约束下的区域PRED系统时空协同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柯彩云;秦皇岛港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边继云;河北省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窦萍;从保税区到自由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晓娜;现代物流业支撑系统协调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4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b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