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22:35
【摘要】: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均是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引导着交通发展的主流,它们的连接是否紧密往往决定了乘客的出行时间和质量。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二者的紧密连接以方便乘客出行的。由于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都是快速大容量交通,实现二者的一体化就像是在乘客的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建立一条快速通道,有效缩短了乘客在交通上消耗的时间,乘客参与交通的时间缩短了,交通压力也就随之缓解,因此,研究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对于解决交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从利用既有铁路线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这一个方面来研究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并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概括了武汉城市圈的交通现状,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内的铁路资源及其能力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找出武汉城市圈的交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从武汉市的发展及旅游资源的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的客流流向及大小,从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上分析了各卫星城市与武汉的客流交换量。客流是交通研究的基础,客流大小是决定线路运行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准确可靠的客流分析对于武汉城市圈实现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从利用既有铁路线路开行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实现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方案,对可选的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对相似方案的优劣做出对比,给出选择意见。之后算出利用既有线路开行城市轨道交通之后各线路的能力均能满足运量要求,由此证实了各方案的可行性,并从交通网络的通达性等方面给予了肯定。
【图文】:

武汉,城市轨道交通,武汉市,城际列车


咸宁、仙桃、天门、潜江8个省内城市形成的以武汉为核心的“8+l武汉城市圈”,这里是湖北人口、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如图3一1所示。!黔啥吵呼嘎河南省\}l〕策湖南,省诱I图3一1武汉城市圈Fig.3一 1WuHanCityCircle在本论文中提到的武汉城市圈的交通,包括武汉市的交通和武汉与城市圈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主要指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两种交通方式,而武汉城市圈的城市轨道交通则包括武汉市内轨道交通(包括市郊列车)和武汉与卫星城之间开行的城际列车。

专用线,汉阳,武昌,企业服务


主要包括:京广线、武九线、汉丹线、南环线(武昌站一武昌南站一武昌东站)、北环线(武昌站一武昌北站一武昌东站)、阳逻电厂专用线、汉阳港专用线,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富士康专用线【’0]147),具体位置如图3一2所示,它们目前的使用情况如表3一l所示。表3一1武汉城市圈内的既有铁路区间能力使用情况介ble3一 1CapaeityUtilizationof从 /uHanCityCircle, 5ExistingRailwaySeetion线线路名称 称区间名称 称平图能力力客车对数数货车对数数能力利用率率京京广线 线摄口一江岸西 西 188.55558886888105.12%%%江 江江岸西一武昌 昌 188.55560006888110.59%%%武 武武昌一大花岭 岭 188.5556OOO5000101.18%%%武武九线 线何刘一黄石 石 195.777l777366641.65%%%汉汉丹线 线汉口一舵落口 口 4000l777200092.5%%%南南环线 线武昌一武昌南一武东东 17000l000388831.18%%%北北环线 线武东一武北一武昌 昌 53.1118882OOO57.25%%%阳阳逻电厂专用线线摄口一香炉山 山 266600088830.77%%%汉汉阳港专用线 线汉阳一沌口 口 222200033313.64%%%南环线(武昌站一武昌南站一武昌东站):南环线为武汉东西向铁路,将武九线与京广线相连,,主要承担武汉枢纽与武九线车流以及枢纽内各编组站间小运转列车。该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自动闭塞,追踪间隔为8分钟,平图能力170对/日。目前主要通过客车10对、货车38对,能力利用率31.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32;F5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城市轨道交通HVAC”视频访谈正式推出[J];暖通空调;2011年07期

2 ;郭允冲: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J];市政技术;2010年S2期

3 ;住建部将查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J];建筑施工;2011年07期

4 贺佳明;;轨道交通电力保障 助力城市飞速发展[J];电气时代;2011年09期

5 乐荣秀;;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举办第二届轨道交通创新技术交流论坛[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7期

6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研发”通过技术审查[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年06期

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J];都市快轨交通;2011年04期

8 雷小琴;;南宁轨道交通公司向7所院校“预订”人才[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7期

9 曹莉;索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成立 郭允冲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J];中国住宅设施;2011年09期

10 刘雯丽;;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换乘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仲衡;;序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2 付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监控中心设计浅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程谦;;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课程开发[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黄圼;;前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6 金淮;黄伏莲;刘永勤;庞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问题[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蓓玲;;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背景下车辆基地布局及功能特点[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于松伟;;项目管理服务(PM)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实践及意义[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设备国产化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姚健;潘晓莉;郭海柱;;后建车站穿越运营车站施工技术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汇总表[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自力 刘衍华;大莱龙铁路建成通车[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早报北京专稿 吴玉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七大隐患[N];东方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何建江 柳萌;圆梦——向莆铁路[N];抚州日报;2005年

4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供稿;铁路大动脉贯通亚欧大陆[N];新疆日报(汉);2005年

5 记者 刘铮 周英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达775公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陆娅楠;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逾6000亿[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记者 梁佳佳;南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必要且迫切[N];法治快报;2009年

8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空间巨大[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许未来;青岛445亿建城市轨道交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海成;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发展“快车道”[N];人民铁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小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王悦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阳;城市轨道交通信息融合与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宋宏;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项目联合开发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剑锋;基于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建模及其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五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能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凯媛;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君福;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程晓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相关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史文雯;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与最优客运能力调配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昂;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秦志鹏;成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路径选择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t

本文编号:2679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79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