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高铁技术创新的需求动力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3:12
【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世界上关于中国制造低端的传统印象。作为快速大运量的地面交通方式高铁集合了大量尖端技术,我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新。技术经济学认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高铁技术的发展正是契合了多方面的需求。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指出:“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是为了满足需求”。需求作为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高铁产生的宏观环境,从需求角度分析高铁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理清市场、组织、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晰创新过程中三者的不同作用机制。因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文献对高铁技术创新动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广义需求和需求拉动理论,建立高铁技术创新机制的需求分析框架,分别从市场需求、组织需求、国家战略需求三个方面来分析需求对高铁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对不同需求因素拉动高铁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本文的基本结论。结果表明,2007到2015年我国高铁技术创新需求—产出系统协调度整体上升,说明需求对高铁技术创新的拉动作用明显。三个层次的需求共同作用,相辅相成,拉动高铁技术创新的快速进步。结合市场、组织、国家三个层面需求的有序度和需求-产出系统协调度分析发现,需求对高铁技术创新的影响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7年至2010年,高铁技术系统的吸收融合阶段。市场需求发挥基础性作用,拉动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活动,国家战略需求占主导地位,通过“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激励,快速有序地推动追赶过程的结构变化。2011年至2013年,高铁技术系统基础理论的验证和再优化阶段。组织已经具备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技术基础,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创新链的上游--组织需求,实现高铁技术的优化。2014年至2015年,高铁技术系统集成和再创新阶段。组织开始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实现对技术高峰的攻克。组织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共同起主导作用,推动我国高铁的走出去。高铁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以高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吸收与消化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合理利用三个需求层次,挖掘市场需求巨大的潜力和特征,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借助组织的知识积累对技术进一步完善,形成市场需求拉动和组织需求源头创新并举的双引擎创新模式,对后发国家来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途径。
【图文】:

铁路客运市场,份额


运输承载能力,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出行工具,高铁的发展无论是对国家的经济逡逑推动还是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国民经济先行官”。与巨大的运输需逡逑求相比,2000到2007年铁路的客运市场份额却不断下降,如图1-1所示。自2008逡逑年第一条高铁一一京沪高铁开通以来,我国高铁的客运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逡逑年客运量达到了邋122128万人,占铁路客运量的43.邋4%,如表1-1所示。根据中国逡逑铁路总公司公布的数据,京沪高铁2014年初步实现盈利,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逡逑比2013年同期增加27%。因此在高铁大规模建设之前,我国铁路运能不足的问题逡逑不是局部和短期的,更是反映了铁路整体装备水平的落后。逡逑'Gerald邋Ollivier,邋Jitendra邋Sondhi,邋Nanyan邋Zhou.邋High-speed邋railways邋in邋Chin

铁路技术,体系,维修系统


全了全方位的保障机制。中国铁路充分发挥技术对安全的保障作用,结合大量的逡逑运营实践,构建了涵盖工务(线路)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运营逡逑落实、客户服务、维修系统7个方面完备的高铁技术体系,如图2-3所示。本文逡逑高铁技术创新侧重于硬技术的创新,并不涉及运营落实、客户服务和维修系统等逡逑软技术方面。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章;;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否定之否定”[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年09期

2 马莹;甄志宏;;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中的合作与竞争:一个新制度主义视角[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林晓言;张爱萍;郝亚平;;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三螺旋理论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4 孙章;;从高铁先进技术的追赶者到引领者——中国高铁技术的创新之路[J];科学;2016年06期

5 延平;;中国中车:用创新连接世界[J];中国品牌;2016年08期

6 高柏;;中国高铁的集成创新为何能够成功[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10期

7 叶修群;;我国自由贸易园区(FTZ)的FDI引致效应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02期

8 王孟钧;王涛;郑俊巍;张镇森;;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J];铁道学报;2016年02期

9 卢春房;;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J];科技导报;2015年18期

10 熊勇清;印磊;黄健柏;;新兴产业成长中需求拉动作用的实证检验——以新一代信息与电子业为例[J];软科学;201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卢周来;;发挥好高铁在城市化战略布局中的作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婷;我国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7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97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