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融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14:23
【摘要】:地下轨道交通即地铁,在20世纪末,现代城市交通运输方式以地铁和轻轨为主流。我国目前大城市常规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实际需要,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是基于我国国情,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当前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处于大发展时期,正在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当前需要刺激内需的经济环境,使得城市建设地下轨道交通的准入条件放宽,地铁施工项目在城市扩张的推动下不断开工,地铁建设项目在一个城市常常是头号工程。针对当前地铁行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机遇,我们也必须认真审视在我国地铁的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便我们能够规划出更为合理和高效的地下轨道交通体系,搭建更为科学的融资平台体系,实现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行业的良性运营。纵观全国各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现状,主要问题体现为地铁项目投资巨大、成本高昂;建成项目运营期亏本;项目资金筹措途径单一,筹融资困难。对于成都这座地铁交通体系还才刚刚起步,各环节经验较缺乏的城市而言,这种问题也尤为突出。为保证成都后续地铁线路的顺利实施、按时交付、造福社会,那么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国际、国内各城市先进的地铁建设理念,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市地铁建设的融资模式,解决当今地铁行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即低回报率下巨大投资带来的融资问题,为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最为科学合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本文首先分析地铁行业经济和经营特点,提出其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业特点,结合并总结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地铁城市所采用的单一主体的财政融资模式、政府财政主导下的负债融资模式、投资公司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和公私合作模式,研究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尤其对公私合作模式下的PPP等模式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随后笔者结合实地调研,根据成都地铁的发展历程和近年规划,提出了成都地铁现有融资模式过度依赖财政支持,模式单一的问题,在与先进城市融资模式的总结比较中,笔者认为成都地铁今后的融资模式和商业化模式可以积极地借鉴香港地铁的成功实践,被外部化的地铁收益可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内部化,使得产出的产品成为一个地铁+物业的有机系统。确保地铁产出的上盖物业资源最大并且最优,突破用资源直接交换资本的局限性,实现凭借资源收益吸引资本的融资功能。总之,模式升级路径可以概括为自循环、双内化的思路,通过正确选择并升级融资平台,构建和优化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成都市地铁的实际情况对成都市地铁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提出设想,按照初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的地铁融资策略。 本论文以严谨的内容、详实的数据为成都市地铁企业在平台升级、资源配置以及各发展阶段采用适当融资模式制定了相应的策略。论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地铁网、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业内权威专业研究机构以和成都地铁项目的实际业主。本论文整合了多家权威机构的数据资源和专家资源,从众多数据中提炼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其结论和观点力求达到一定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统一。笔者希望它成为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地铁业主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采用科学的融资模式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本论文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实际调查范围以成都地铁为主,其他地铁城市最即时的建设、运营、盈利、融资等状况未能进行实地调查,故本论文涉及的部分数据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笔者本身学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关观点还需接受相关专家指导和现实的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72.88;F283
【图文】:
3.3.ZB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投资性质下的市场运作模式,主要由政府性质的部分出资进行城市地铁路网的建设工作,当城市路网建成以后,可以通过城市管理合同、位置租赁、项目经营业绩协议和特许经营等多种方法,引进一些私人公司进行参与地铁的运营管理工作。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地铁建设中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能够很好地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和资金的盈利水平。现在,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己经越来越多,例如日本等国家,将地铁的路网项目建设与地铁的运营分开,采用对公共资金进行负担,在轨道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通过巨大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把地铁的运营分离出来,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地铁成本核算运营部分,还能够实现地铁的经营责任的和明确化效率化。这种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利用对地铁线路的市场化运作方
本文编号:2768959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72.88;F283
【图文】:
3.3.ZB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投资性质下的市场运作模式,主要由政府性质的部分出资进行城市地铁路网的建设工作,当城市路网建成以后,可以通过城市管理合同、位置租赁、项目经营业绩协议和特许经营等多种方法,引进一些私人公司进行参与地铁的运营管理工作。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地铁建设中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能够很好地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和资金的盈利水平。现在,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己经越来越多,例如日本等国家,将地铁的路网项目建设与地铁的运营分开,采用对公共资金进行负担,在轨道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通过巨大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把地铁的运营分离出来,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地铁成本核算运营部分,还能够实现地铁的经营责任的和明确化效率化。这种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利用对地铁线路的市场化运作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国,王稼琼;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比较及演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勇;张泓;;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平台的升级路径探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0年04期
3 马 忠,罗晓敏;香港地铁的投融资体制与收益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1期
4 黄 斌,王遐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1期
5 蔡蔚;;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属性对投融资的启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01期
6 陶叶平;杜晓明;傅搏峰;;基于设施属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05期
7 张泓;刘勇;董三喜;;世界七大城市地铁投融资实例分析及其借鉴[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10期
8 罗光强;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的比较[J];经济论坛;2002年12期
9 刁化功;国内外基础产业投融资的初步比较及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6期
10 韩晓岚,费鹏;上海市公交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模式探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768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76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