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点站间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U292
【图文】:
重庆、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18个结点站的建设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这ls个结点站位于我国直辖市、主要省会城市及港口城市,在地域分布上大多位于铁路枢纽,如图1一1一1(资料来源: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近年来完成集装箱到发量基本位居全路前十八位,发送总量占全路的40%左右,到达总量占全路的45%左右,相互交流量占全路的17%左右,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I2,5]。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结点站作业流程应使站内箱流顺畅、交叉干扰小、重复作业少、运行径路短,并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管理。其整体的作业流程见图2一1一4(资料来源于上海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可行性研究说明书)。2.2结点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分析2.2.1国外集装箱运输方式分析目前国外集装箱运输方式主要有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集装箱专运列车、一般的快运货物列车以及普通的货物列车4种〔2,5,2卜3‘〕。(1)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①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的发展随着60年代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发展,集装箱快运直达列车始现于英国,并逐渐兴旺起来。日本原国铁于1969年4月仿效英国,在集装箱运输中采用集装箱直达列车制度,1976年日本国营铁路开行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118列。随后,美国、法国、爱尔兰、丹麦、西班牙、波兰、德国、瑞士和比利时等国,虽然环境与条件有所不同,都广泛地采用集装箱直达运输来组织货物运输
①货物装车(卸车)过程中的有序化。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无序的货物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将其有序化,形成重车,即货流形成车流的有序过程,称为第一有序化。如图2一3一7所示。②车流集结、编组(中转)过程中的有序化。在这个过程中,将无法部分有序化的车流再次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将其更高的有序化,形成列流,即车流形成列流的有序化过程,称为第二有序化。从铁路货物运输过程可以看到,装车的第一有序化总是和始发中转的第二有序化相互联系,连续出现的(一般情况下是如此的);相反卸车的无序化也总是和终到的中转解体过程的无序化相互联系,连续出现的。但是在运输途中的中转过程,则只涉及到车流的无序和有序的转化,而不涉及到货物的装卸。在货物运输组织系统中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梦潇;徐石;马国忠;;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班列编组方案数学模型[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朱健梅;谭云江;闫海峰;;铁路空车调整优化模型及其蚁群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年03期
3 顾国林;闫海峰;谭云江;;中心站间铁路集装箱运输径路选择优化研究[J];铁道货运;2006年04期
4 柴甜甜;王慈光;杜连涛;;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班列开行方案研究[J];铁道货运;2010年04期
5 苏顺虎;陈治亚;;铁路网车流径路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J];铁道学报;2008年06期
6 陈崇双;王慈光;薛锋;左大杰;;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国内外研究综述[J];铁道学报;2012年02期
7 闫海峰;谭云江;朱健梅;;铁路空车调整蚁群算法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08期
8 任建伟;章雪岩;钟雯;;收益管理在铁路集装箱运输业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年12期
9 王都;闫海峰;谭云江;;路网节点间铁路冷藏车空车调整的蚁群算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02期
10 闫海峰;董守清;;铁路集装箱结点站间空箱调配的优化[J];中国铁道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都;鞠颂东;;铁路冷藏物流运输车辆调配的蚁群算法[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流科学与技术暨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学雷;突发事件条件下列车运行组织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景云;不确定条件下编组站调度系统配流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程学庆;列流图自动生成与空车调配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洪雁;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蒋熙;面向铁路行车组织的仿真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都;铁路特种货物物流网络构建及运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梁剑;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资源配置决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如义;编组站货物列车发车模式分析及策略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朱德辉;货运方式选择行为多属性决策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琦;内陆中转型铁路枢纽集装箱海铁联合运输组织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浚源;海铁联运合理运距及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金琦;160km/h快速集装箱平车气动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夏开荣;我国铁路运用车分布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古前娟;集装箱中心站开行集装箱班列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谭云江;路网节点间空车调配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顾宜;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动态优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燕娟;铁路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组织方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任建伟;基于收益管理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定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彭蓉;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张瑾;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模型与算法[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0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77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