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21:45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收入是建设资金回收、维持正常运营最主要和最稳定的来源,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亏损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中心城市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支撑,对外扩展速度过快,线路远端和郊区客流较少,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票价收入;二,由于尚未合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与其他交通方式票价的差异,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较低,直接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收入;三,城市轨道交通不同阶段客流缺损严重。为保持城市轨道交通财务上可持续发展,需要减少亏损,为此,本论文提到的“可持续性”主要指最大限度吸引乘客乘坐城市轨道交通,以尽量减少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补贴、增加企业票价收入为目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协同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定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论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机制和实践情况,从固有属性和政府监管理论角度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政府定价的必要性,并从定价方法、定价程序及定价调整流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机制和过程。再次,研究了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方法,以城市扩张距离及城市轨道交通成本、票价等三个关键变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定价目标,从城市轨道线路全生命周期成本、沿线土地开发收益、沿线客流量情况等三方面分析了城市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拉动中心城市向外扩张实现城市化的载体过程中,其所获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模型。第四,研究了城市综合交通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方法,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度概念,从竞争和协同两方面分析了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交通方式比较优势度影响因素,基于乘客出行效益最大化,构建了考虑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协同发展情况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双层定价模型。第五,研究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优化方法,以政府、企业、乘客等三个主体为对象,分析了各自的定价目标及实现企业经营可持续,政府财力可承担、乘客出行可支付等目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单系统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模型。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系统梳理了伦敦、东京、新加坡、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机构、定价方法、定价流程等内容,并从成本定价和社会效益定价等两方面对既有定价方法进行了归类,提出各种定价方法适用性。(2)以成本和收益平衡为核心,考虑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成本和票价、沿线土地开发等收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模型和计算方法,并模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外发展扩张距离和票价间的关系。与既有的研究相比,不仅考虑了全过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成本及票价和土地开发收益,考虑因素更加充分和全面。(3)在探讨城市客运各交通方式优势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交通方式优势度的主要因素,构建了考虑基于票价变量的综合交通持续发展定价模型。(4)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步”、“成长”及“稳定”等阶段的定价模型和计算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72
【图文】:

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城市,交通方式,城市空间


在城市对外扩张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盲目追求足,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因制定票价不合理,带运营亏损过大,政府财政难以承受资金补贴等问题。为既定情况下,研究如何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既能支市化进程,又能实现政府财政可承受,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城市化发展视角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方法非经济要素不断聚集,人们居住和工作活动的地域范围逐膨胀,城市形态逐步演化为融卫星城、次级中心为一体中,伴随着大量人口的身份“市民化”,中心城市交通需传统向心分布特征开始向城市周边扩展。

出行时间,乘客,式子,组成部分


相对重要的因素[98],作为优势度计算考量的要素。同时,为了统一各种因素的计算,各种因素的计量统一转化为费用进行处理。城市交通方式安全性相对比较高,乘客在日常选择出行时候,基本很少将安全性作为出行考虑的因素,为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暂不考虑。下面选择时间性、经济性及舒适性作为影响城市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介绍计算过程和方法。4.3.1 时间性通常,在相同的出行距离内,居民出行倾向于采用花费时间较少的出行方式。乘客出行时间主要是指乘客完成一次从起点到终点目的地的花在运输上的时间消耗。从出行过程来看,出行时间主要包括:行驶时间、在运输枢纽两端的步行时间、等候时间以及换乘时间(黄树森,2008)。在具体计算过程,两端的步行时间受到乘客出行的走行速度和距离的影响,而走行速度和乘客年龄及性格等都有关系;而等候时间与车辆的发车间隔时间以及拥挤度有关系;换乘时间和线网间衔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计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招标;2018年43期

2 王奇珍;朱英明;刘增祥;;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南京江北新区竞争力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15年12期

3 马伊磊;倪桂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服务效果策划与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8年06期

4 ;发改委批复43个城市86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J];现代焊接;2016年10期

5 郑国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公用事业财会;2012年04期

6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措施[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05期

7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征稿[J];广东交通;2010年03期

8 黄妍;;浅议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途径和前景[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7年02期

9 范永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限界设计[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5年01期

10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J];成都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阳学;白丽;张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急桌面演练系统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6年

2 郑成斌;陈德旺;张春阳;;城市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算法研究综述[A];第十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6年

3 张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A];第四届全国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暨轨道交通学组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陈沛睿;;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A];第四届全国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暨轨道交通学组年会论文集[C];2017年

5 ;新风光: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A];《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专享版2017年6月[C];2017年

6 王术合;刘斌;朱晓军;;城市轨道交通新型杂散电流治理方案探讨[A];《电气化铁道》2016年增刊[C];2016年

7 焦清杰;;地下水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不良作用分析[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分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5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8 赵玲;;国内首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调试》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A];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证券版)[C];2016年

9 郑习羿;王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体工程筹划[A];2015中国(天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及装备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4届地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10 王红艳;霍苗苗;张骄;李熙;;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设计研究[A];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16[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学义;“地下城”入口安检的隐忧[N];工人日报;2016年

2 记者 方佩岚;中国节能协会城市轨道交通节能专业委员会成立[N];建筑时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杨建光;筑梦“一带一路” 追求合作共赢[N];人民铁道;2017年

4 记者 任敏;城市轨道交通竞争力北京最强[N];北京日报;2017年

5 记者 邓昆伦;中铁十六局放大城市轨道交通品牌效应[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8年

6 记者 邓联旭 通讯员 邢常青;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5条线路开工建设[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8年

7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的决议[N];贵州日报;2018年

8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刘小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 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N];中国交通报;2018年

9 崔学忠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由“建”到“运” 构建综合治理体系[N];中国交通报;2018年

1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慧;加快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美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信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申晓鹏;城市轨道交通碳减排测算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李涛;基于耗散结构的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胜任素质熵变机理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徐宗祥;湖南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孔玮;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系统故障分析及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8 李为为;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智能集成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9 翟维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悦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卫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邓思元;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18年

3 赵蔓;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4 周思源;城市轨道交通基于时空相关性分析的短时客流预测及行车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5 朱万仓;城市轨道交通拥堵传播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6 卫星佩;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乘客换乘效率提升方法[D];长安大学;2018年

7 王妍捷;基于行人流特性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通行设施通过能力匹配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8 刘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9 李晓光;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评价与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10 张迪;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造价分析及控制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7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797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