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基于双层规划的航线网络和航班时刻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8:43
   民航企业盈利基础的好坏在于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航线网络和贴近市场的运力规模。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科学、高效地从众多的优化方案中筛选出最具经济价值的可行性方案,建立正确的航线和航班时刻方案,对于航空公司获得更多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航线网络和航班时刻的选取和确定要综合考虑空管、航空公司、机场和旅客的因素,本文的航线网络和航班时刻构建的主要思路是“选取航线”“加减航班”“机型选择”和“时刻确定”。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已有的对双层规划方法、航线网络和航班时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阐述了本文的创新性。同时介绍了研究方法,表明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第二,阐述了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双层规划方法、航线网络、航班时刻和航班计划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三,对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分别从常用的经济指标角度、从多种交通方式角度和航空公司间竞争的角度分析了航线和时刻所处的竞争环境,引入了Logit模型、HHI指数和基尼系数,印证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第四,建立了航线决策的评价体系,综合空管、航空公司、机场和旅客的考量,列出了9个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提取4个主成分,对候选航线进行综合评分,得到最终应该开通的有效航线。第五,在考虑机场容量和空中交通流量的前提下,构建航线网络和航班时刻双层优化模型。上层规划以航空公司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航线网络优化模型,得到每条航线的航班频次和机型。下层规划以航班延误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离港航班时刻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求解算法,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厦航天津基地为例进行仿真,形成了厦航天津基地航线和离港航班时刻构建方案。实验证明,使用双层规划方法比以往的单层规划更有利于为提高航空公司的收益。
【学位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562;V3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高铁对民航的竞争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04期

2 戢晓峰;陈方;张玉鹏;覃文文;郭凤香;;基于群体公平差异的公交网络双层优化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0期

3 严俊;吴桐水;高强;朱金福;;航空公司合作博弈下的时隙交换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4 王飞;穆巍炜;董健康;;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航空器离场时隙控制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郑来;孟祥海;;区域交通分流路网设计的双层优化模型及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6 牟德一;王攀宇;;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分阶段航线决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田兵;;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实际应用[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0年02期

8 张荣;周小数;;CDM时隙初始分配公平性研究[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0年02期

9 李强;康瑞;;容量受限的航班时刻规划算法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彭峥;胡华清;;高速铁路对航空运输市场的影响分析[J];综合运输;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冀丰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A];对接京津——解题京津冀一体化与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接京津与环首都沿渤海第13次论坛[二])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高西;几类层次优化问题理论及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2 葛伟;不确定性枢纽航线网络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陈世林;协同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键技术及若干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李福娟;基于航线决策的航班计划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梵驿;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下的航线优化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

2 谢平;厦门航空公司航班计划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3 任燕;基于市场交易的航班时刻价值评估[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4 梁钟方;高速铁路对民航客运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刘强;基于市场预测和竞争分析的航空公司团队收益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徐进;航空公司航班计划的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严今石;关于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探讨[D];延边大学;2006年

8 汪波;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2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22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